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研究生院在哪,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创新与治理研究院成立

在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顺利闭幕的大背景下,国际经贸创新与治理研究院的成立,将为学校进一步开展智库研究、打造智库平台、集聚智库资源、创造智库成果,带来新的思路、新的作为,产生新的成就。

中新网上海新闻6月30日电(许婧)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创新与治理研究院成立大会29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隆重举行,开启了学校智库建设新征程,为上海谱写新篇章加入了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注脚”。

接下来,国际经贸创新与治理研究院将依托学科基础,对接决策需求,瞄准重大课题,优化前瞻布局,以咨政为核心,以学术为支撑,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打造“新平台、跨学科、重交叉,促创新、高产出”的中国特色新型高端智库平台,针对国家重大战略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前瞻性研究。

国家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上海市副市长陈群、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上海市教委主任王平出席会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等兄弟院校的智库管理部门的领导、智库专家共同参会。学校党政领导班子以及学校中层干部、教工党支部书记、系(专业)主任、各民主党派和统战团体负责人、智库专家代表、特聘教授、师生代表参加会议。成立大会由副校长于雪梅主持。

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通过视频致辞。他指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深耕国际经贸领域,在中国复关、“入世”谈判、RCEP谈判、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等许多重要领域开展了深入研究,为我国经贸事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系列国际经贸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成立研究院,要发挥专业领域优势特色,拓宽新型智库建设思路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研究生院在哪,聚焦重大理论实践问题,在理论创新、决策咨询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上海市副市长陈群通过视频致辞。他认为,近年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在商务部和市委市政府的支持指导下,坚持开放办学、服务社会的理念,不断提升综合实力,走出了一条财经类高校特色发展之路。当前,国家正在推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上海也正在打造“五个中心”升级版,建设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要以国际经贸创新与治理研究院的成立为契机,汇聚各方资源,加强探索创新,把握建设重点和主攻方向,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特色内涵发展。在国际经贸领域,为国家和上海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成立大会上,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校长、国际经贸创新与治理研究院院长汪荣明指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作为长三角地区唯一一所聚焦对外经贸领域的应用型高校,底蕴深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满怀热忱、战略服务奋发有力。学校自建校以来,在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在为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服务,为改革开放服务中都承担了高校应有的担当和责任。在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顺利闭幕的大背景下,国际经贸创新与治理研究院的成立,将为学校进一步开展智库研究、打造智库平台、集聚智库资源、创造智库成果,带来新的思路、新的作为,产生新的成就。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服务上海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的进程中,学校要向市委市政府以及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上海市教委主任王平,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党委书记殷耀学什么技能好,校长、国际经贸创新与治理研究院院长汪荣明和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祁明共同为研究院揭牌。

揭牌仪式结束后,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建上海市委主委周汉民作了题为“浦东开发开放:勇毅突破 奋力攻坚”主旨报告。周汉民指出,浦东开发开放,为中国改革开放打造了样板,树立了标杆,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浦东开发开放成为中国向世界宣告“中国的社会主义旗帜不会倒下、中国改革的步伐不会停下”的一张王牌,并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周汉民从立法先行、创业时代、见证时代、历史新阶段、自贸区时代五个方面,对浦东30多年筚路蓝缕的蝶变过程作了重要解读。

会前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研究生院在哪,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创新与治理研究院成立,王平参观调研了WTO亚太培训中心,听取了学校相关工作汇报。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研究,国际经济合作研究室

李计广(副院长)

李计广,1981年2月生,河北邢台人,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2007年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参加工作,2014年破格晋升教授。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是全球经济治理、国际经贸关系、中国开放经济与政策。

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项,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项目5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多篇研究报告获得中央领导同志和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

先后有9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2010年获第十六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著作类三等奖,2011年获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2012年获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2013年获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2020年获第二十一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优秀著作三等奖,2021年获中国社科院优秀对策信息对策研究奖。2013年入选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

现兼职担任中国亚太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亚太学会国际经贸分会秘书长、中宣部全国社科工作办国情调研专家组专家、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国社科院信息情报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咨询专家组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国家开发银行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

主要科研成果

全球经济治理:

1. 李计广、刘灿雷:《全球创新网络发展报告(2023)——数字技术引领创新发展》,中国商务出版社,2024-04;

2. 桑百川、李计广:《“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经济治理研究》,中国商务出版社,2021-11;

3. 张汉林、李计广:《世界贸易组织发展报告2013》,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07;

4. 李诗、李计广:《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对外贸易》,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03;

5. 王林生、张汉林、李计广:《世界贸易组织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01。

6. 李计广:“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与中国的选择”,《世界经济与政治》( A),2013-05;

7. 李计广:“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务实与互利共赢战略之分析”,《世界经济与政治》( A),2008-03;

8. 李计广、郑育礼:“多边贸易体制改革:背景、性质及中国方略”,《国际经济评论》( B),2020-05(《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9. 李计广:“发展中国家集团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 B),2013-03;

10. 王颖、李计广“G20与中国”考证含金量排行榜,《现代国际关系》( B),2012-06;

11. 李计广:“G3:多边贸易体制下的中美欧互动机制探析”,《国际论坛》( B),2009-10;

12. 李计广、郑育礼:“WTO争端解决机制改革的经济学分析”,《亚太经济》,2023-03;

13. 李计广、郑育礼:“‘双失灵理论’视角下的WTO改革与路径”,《国际贸易》( C),2022-11;

14. 田丰、李计广、桑百川:“WTO改革相关议题:各方立场及中国的谈判策略”,《财经智库》( C),2020-07;

15. 李计广:“WTO中的集团化现象与我国策略选择”,《国际贸易》( C),2012-12;

16. 李计广、郑育礼:“G20转型的困境:拉美视角及对中国的启示”,《拉丁美洲研究》,2018-06;

17. 李计广:“WTO改革进程中中国的原则与立场”,《中国外汇》,2018-12;

18. 李计广:“WTO跨境服务贸易***”,海南商务厅(省部级批示),2022-01;

19. 桑百川、李计广:“国际经济秩序重构***”,中央政法委(省部级批示),2020-05;

20. 李计广:“WTO改革***”,中国社科院《专报》,2019-10;

21. 李计广:“WTO改革***”,中办,2019-05;

22. 李计广:“G20峰会***”,《新华社内参》,2018-11;

23. 李计广:“全球治理***”,人民日报《内部参阅》,2013-08;

24. 李计广:“发展中国家集团***”,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调研》,2013-06;

25. 张汉林、李计广:“经济全球化***”,商务部政研室,2010-02;

国际经贸关系:

1. 李计广:《欧盟贸易政策体系与互利共赢的中欧经贸关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优秀奖),2009-10;

2. 张汉林、李计广:《WTO主要成员贸易政策体系与对策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09(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三等奖、第十六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三等奖);

3. 李计广:《我国应对欧盟反补贴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2;

4. 李计广、盖新哲:“基于全球生产网络视角的中美经济脱钩趋势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A),2014-04;

5. 刘灿雷、张静、李计广:“‘低端锁定’还是‘协同发展’?——关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品结构升级的考察”,《南开经济研究》( B),2022-12;

6. 李计广、黄宁:“新兴经济体增长趋缓中的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及启示”,《华中师范大学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B),2014-03;

7. 李计广:“反补贴贸易救济措施绩效考察:以欧盟为例”,《南开经济研究》( B),2013-12;

8. 桑百川、李计广:“拓展我国与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的经贸关系——基于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的分析”,《财贸经济》( B),2011-10;

9. 王颖、李计广:“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为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增添动力”,《人民日报》理论版,2019-02;

10. 李计广、钊锐:“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投资潜力分析”,《亚太经济》( C),2016-04;

11. 李计广、李彦莉:“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潜力及其影响因素”,《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2015-10;

12. 李计广、高宽:“中国自新兴市场国家进口潜力分析:基于引力模型”,《亚太经济》( C),2014-05;

13. 李计广、杨光:“欧盟对华反倾销反补贴裁决结果的影响因素考察——基于模型的分析”,《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2014-02;

14. 李计广:“构建中欧经贸关系合作范式研究”,《国际贸易问题》( C),2012-10;

15. 桑百川、李计广:“后危机时代新兴市场战略的拓展与深化”,《国际贸易》( C),2010-08;

16. 李计广:“近期中欧经贸摩擦的国际政治经济分析——基于三层次决策博弈分析框架”,《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2008-10;

17. 李计广:“扩大后的欧盟贸易政策决策机制”,《国际经济合作》( C),2008-08;

18. 李计广:“走到十字路口的中欧经贸关系”,《国际贸易》( C),2008-05;

19. 李计广:“欧盟进口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及对中国的启示”,《国际经贸探索》( C),2008-03;

20. 李计广、张汉林:“美国政府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及启示”,《国际贸易》( C),2007-06;

21. 李计广、桑百川:“美国白宫声明***”,财政部(省部级批示),2018-06;

22. 桑百川、李计广:“中美技术竞争*** ”,国家社科基金《成果专报》,2021-07;

23. 桑百川、李计广:“美国经济政策***”,国家社科基金《成果专报》,2021-02;

24. 李计广:“中美经贸规则竞争***”,《人民日报内参》,2020-12;

25. 李计广:“美国非市场经济行为***”,中办,2020-10;

26. 李计广:“金砖国家国际经贸规则***” ,中办,2020-07;

27. 李计广:“金砖国家***”,中央政策研究室,2020-04;

28. 李计广:“美国贸易摩擦***”,《新华社内参》,2018-05;

29. 李计广、桑百川:“新兴经济体***”,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成果要报》,2014-03;

30. 张汉林、李计广:“欧盟对华反倾销***”,商务部公平贸易局,2008-12;

中国开放经济与政策:

1. 李计广:《全球价值链重构视角下我国外贸发展问题研究》,中国商务出版社,2019-10(第二十一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优秀著作三等奖);

2. 桑百川、李计广:《对外开放四十年:回顾与展望》,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10(商务发展成果奖(2019年)三等奖);

3. 桑百川、李计广:《新一轮对外开放:目标、布局与政策选择》,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11(获省部级奖项);

4. 桑百川、李计广:《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条件、内容与路径》,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05(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5. 李计广:《新发展格局下边疆地区对外开放路径研究》,中国商务出版社,2021-12;

6. 李诗、李计广:《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7;

7. 李计广:“中国开放新阶段的政策选择”,《国际经济评论》( B),2012-09(2012/2013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三等奖);

8. 胡玫、张娟、李计广:“中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进路径分析”,《国际经济评论》( B),2022-05;

9. 李计广:“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战略选择”,《经济管理》( B),2008-11;

10. 李计广:“出口导向贸易战略回眸与下一步中性贸易战略的提出”,《改革》( B),2008-04;

11. 张娟、李俊、李计广:“从RCEP、自贸试验区到:我国服务贸易开放升级路径与建议”,《国际贸易》( C),2021-08;

12. 李计广:“新发展格局下我国沿边地区对外开放路径研究”,《贵州社会科学》( C),2021-05;

13. 李计广、李秋静:“我国推进高水平开放:内涵、标准与评估”,《国际贸易》( C),2020-04;

14. 李计广、王红梅、张娟:“改革开放四十年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中的角色变迁和展望”,《国际贸易》( C),2018-07;

15. 李计广、王红梅:“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潜力研究”,《亚太经济》( C),2017-06;

16. 李计广:“近年我国出口增速下降的原因分析”,《国际贸易》( C),2013-12;

17. 李计广:“入世十年我国利用外资模式变迁”,《国际贸易》( C),2011-06;

18. 桑百川、李计广:“后危机时代新兴市场战略的拓展与深化”,《国际贸易》( C),2010-08;

19. 李自杰、李计广:“中国区域开放战略的演变与反思”,《云南社会科学》( C),2010-05;

20. 王晓红、李计广:“关于建立海峡经济区推进两岸经济共同发展的思考”,《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2009-08;

21. 李计广:“我国区域开放战略的转变与深化”,《国际贸易》( C),2009-07;

22. 李计广:“中国优势资源性产品的开放战略”,《亚太经济》( C),2009-05;

23. 李计广:“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回顾与展望”,《世界经济研究》( C),2008-06;

24. 李计广:“入世以来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影响”,《亚太经济》( C),2008-01;

25. 李计广、张娟:“我国负面清单开放水平评估及提升对策——与RCEP、的比较研究”,《开放导报》,2023-08;

26. 李计广:“‘五期’叠加下中国外贸的‘稳’与‘变’”,《中国外汇》,2018-08;

27. 张彩云、李计广:“开放如何促进改革”,《中国外汇》,2018-05;

28. 李计广:“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模式选择”,《中国评论》,2007-03。

29. 李计广:“暑期国情调研***”,中宣部全国社科工作办(中央领导批示),2019-07;

30. 李计广、桑百川:“我国对外开放***”,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成果要报》(中央领导批示),2012-07;

31. 张汉林、李计广:“农业国际竞争力***”,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成果要报》(中央领导批示),2009-07;

32. 李计广:“海南自贸港***”,海南商务厅(省部级批示),2023-07;

33. 胡玫、李计广:“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海南商务厅(省部级批示),2021-12;

34. 胡玫、李计广:“营商环境***”,山西省商务厅(省部级批示),2021-01;

35. 胡玫、李计广:“跨境服务贸易***”,海南省商务厅(省部级批示),2021-01;

36. 李计广:“海南自由贸易港***”,中办(省部级批示),2020-06;

37. 李计广:“外资基本盘***”,中央政法委(省部级批示),2020-05;

38. 李计广:“海南高质量营商环境***”,中办(省部级批示),2020-05;

39. 李计广、桑百川、田丰:“海南自由贸易港***”,中办,2020-04;

40. 李计广:“对外贸易政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成果要报》,2017-10;

41. 李计广:“外贸增速下滑***”,《新华社内参》,2016-02;

42. 李计广、桑百川:“新常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成果要报》,2015-03;

43. 李计广:“外贸持续发展***”,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成果要报》,2013-01;

44. 李计广、桑百川、田丰:“海南营商环境***”,中国社会科学院2020年度优秀对策信息对策研究奖,2021-12;

45. 张汉林、李计广:“农业竞争力***”,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招标课题评审二等奖,2009-07。

主要研究项目:

1. 李计广:“中国参与多边贸易体制改革的方案设计与谈判策略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19-12;

2. 李计广:“全球价值链重构视角下我国外贸增速下滑问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16-06;

3. 李计广:“我国与新兴市场国家共赢性发展路径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13-07;

4. 李计广:“我国积极应对欧盟反补贴问题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2012-09;

5. 李计广:“新时期中欧经贸摩擦的三层次决策博弈分析”,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项目,2007-11;

6. 李计广:“海南自由贸易港外资准入与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合并问题研究”,海南省商务厅,2022-11;

7. 李计广:“河北沧州市对外开放十四五规划”,河北省沧州市商务局,2020-12;

8. 李计广:“外商投资指引2020”,商务部投资促进局,2019-10;

9. 李计广:“G20转型的重点与难点问题研究”,中联部,2018-08;

10. 周念利、李计广:“全球数字贸易治理动向追踪及中国应对研究”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23-01;

11. 周念利、李计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专项-”,2020-09;

12. 李计广:“中国对外贸易增速下滑问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创新团队项目,2017-03;

13. 桑百川、李计广:“海南自由贸易港禁止、限制进出口货物、物品清单研究”,海南省商务厅,2022-10;

14. 李光辉、李计广:“黑龙江自贸区试验区制度创新”,黑龙江省商务厅,2020-11;

15. 李光辉、李计广:“河北省对外开放十四五规划”,河北省商务厅,2020-10;

16. 胡若痴、李计广:“十四五”时期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及路径研究”,北京市通州区,2020-10;

17. 李光辉、李计广:“自贸试验区(港)农业对外开放措施监测”,国家发改委,2020-09;

18. 李光辉、李计广:“云南沿边金融开放政策体系构建研究”,云南省商务厅,2020-05;

19. 桑百川、李计广:“兰州南亚国际班列公铁联运示范工程综合研究”,甘肃(兰州)国际陆港管理委员会,2019-12;

20. 李光辉、李计广:“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河口片区实施方案”,云南省红河州,2019-10;

21. 桑百川、李计广:“新时代推动高水平开放思路研究”,商务部,2019-09;

22. 李光辉、李计广:“次区域合作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研究”,国家发改委,2019-09;

23. 桑百川、李计广:“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服务贸易政策制度体系研究”,国家发改委,2019-01;

24. 桑百川、李计广:“中国贸易摩擦对我国数字经济和核心技术产业的影响与对策”,中央网信办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研究,国际经济合作研究室,2018-06;

25. 桑百川、李计广:“中美贸易不平衡:数据、真相与对策”,财政部,2018-05;

26. 桑百川、李计广:“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研究”,北京市社科联决策咨询重点项目,2018-03;

27. 桑百川、李计广:“境外投资风险分析预警制度研究”,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2018-03;

28. 桑百川、李计广:“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经济治理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17-10;

29. 桑百川、李计广:“四川省资阳市《内陆开放前沿区规划》”,四川省资阳市,2016-09;

30. 桑百川、李计广:“国家风险分析报告-30个新兴市场国家贸易和投资风险指南”,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2015-12;

31. 王丽丽、李计广:“一带一路战略下北京出口企业市场进入与扩张的策略研究”,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2015-08;

32. 张军生、李计广:“促进产业向中高端升级的金融支持政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15-06;

33. 桑百川、李计广:“北京新阶段扩大对外开放问题研究”,北京市社科联决策咨询重点项目,2015-03;

34. 桑百川、李计广:国家社科基金决策咨询点项目,2013-2015;

35. 李自杰、李计广:“北京企业并进型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多层面影响因素与绩效研究”,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2014-12;

36. 李自杰、李计广:“新兴市场企业并进型对外直接投资的多层面影响因素与绩效研究:基于组织并行视角”,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14-08;

37. 王颖、李计广:“产业地理与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14-07;

38. 王丽丽、李计广:“微观视角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的贸易效应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14-06;

39. 屠新泉、李计广:“美欧科研补贴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科技部国际司,2013-12;

40. 张军生、李计广:“刘易斯拐点、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转型的路径依赖——基于美日德韩转型经验的实证分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13-05;

41. 李玉梅、李计广:“沿海外商投资企业撤资风险防范”,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项目,2012-09;

42. 桑百川、李计广:“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战略布局、主要目标与政策选择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11-10;

43. 杨荣珍、李计广:“国外对华反补贴案例及对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11-07;

44. 张汉林、李计广:“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秩序重构与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研究”,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2010-12;

45. 屠新泉、李计广:“G20与全球经济治理新机制:中国的定位、作用和策略”,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2010-12;

46. 桑百川、李计广:“我国新兴市场战略的拓展与深化”,商务部外贸司,2009-12;

47. 周念利、李计广:“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双边服务贸易流量与出口潜力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项目,2009-12;

48. 桑百川、李计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成就和基本经验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2008-02;

49. 张汉林、李计广:“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07-12

50. 赵京霞、李计广:“多边贸易体制下中美欧三方互动关系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点项目,2006-12;

51. 桑百川、李计广:“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条件、内容与路径”,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04-05。

上海市对外经贸大学研究生院,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前身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创建于1960年,是原国家对外贸易部最早设置的两所本科高校之一考证含金量排行榜,被誉为“中国对外经贸人才的摇篮”。1994年,学校划归上海市人民政府管理;2009年,入选世界首批、中国首家世界贸易组织(WTO)讲席院校;2013年,更名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2019年,获得WTO亚太培训中心资格,成为WTO全球7个培训伙伴中在中国内地设立的唯一区域培训合作伙伴;202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应用经济学成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22年,跻身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地方高校行列。学校因贸易强国而生、因对外开放而兴、因全面改革而盛、因新时代开放事业而新,经过60余年的发展,已构建起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在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经贸人才培养和国际经贸领域决策咨询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综合办学实力显著提升。

学校始终秉持“以学生为本、以学术为魂”的办学理念,恪守“诚信、宽容、博学、务实”校训,人才培养体现出录取分数高、就业质量高、就业薪酬高和外语能力强等特点。学校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上海高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项目1个、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重点改革领航学院1个、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2个。学校获评2019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18-2021年度上海市A级高校创业指导站、2020-2021年度和2022-2023年度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示范基地,入选教育部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和教育部2020年“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在QS 2019中国大陆大学排行榜中上海市对外经贸大学研究生院,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校位列第82名;在2020软科中国财经类大学排行榜中,学校位列第10名;在2021全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排行榜中,学校位列第13名。

学校建立以应用经济学为龙头,开放型经济学科群为特色,经、管、文、法、理、工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应用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外国语言文学、理论经济学、统计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一级学科硕士点7个,专业硕士授予类别13个,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2个(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上海市重点学科2个、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5个。应用经济学进入软科排名前15%,2个一级学科入选上海高校博士学位点培优计划专项,6个专业学位点入选上海高校硕士学位点培优计划专项。现有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10个、上海高校智库3个、教育部备案的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5个,与海关总署共建“全球贸易分析监测中心”,着力打造国际经贸创新与治理研究院等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2个智库分别入选CTTI高校智库百强榜单(全国“A区高校智库”)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智库委员会中方成员单位。

学校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在香港基本法起草、中国“复关”“入世”谈判、浦东开发开放和WTO改革,以及在APEC谈判、中澳与中韩FTA谈判、中美经贸谈判、RCEP谈判与落地、加入谈判、对外发展援助、中东欧经贸合作、东北亚和平进程、上海“进博会”、上海自贸区、上海“五个中心”“四大功能”与G60科创走廊建设等领域作出积极贡献,决策咨询研究水平连续多年位居上海高校前列。

学校不断拓展对外交流合作网络,是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和上海市政府奖学金生接收院校,与全球100多个国家、国际组织和境外伙伴缔结合作交流协议,联合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在“一带一路”重点区域开设孔子学院3所、孔子课堂1个,与卢布尔雅那大学合作建设的孔子学院获得“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称号。与WTO、APEC、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国际贸易与可持续发展中心(日内瓦)等国际组织深度合作,获评中国WTO事务卓越中心,为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供支撑和服务。

学校现有松江、古北、七宝三个校区,与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共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现有教职工1200余人上海市对外经贸大学研究生院,其中专任教师800余人,国家级、省部级等高层次人才70余人,博士生导师16人;高级职称教师400余人,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65%以上。在校生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9000余人、硕士研究生近4000人、学历留学生300余人。

“十四五”期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对接教育强国、贸易强国建设和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着力打造“创新人才高地”“学科创新高地”“名师荟萃高地”“新型智库高地”“国际合作高地”五大高地,全面开启建设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类大学新征程,为上海建成“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提供更强有力的服务支撑,为教育强国和贸易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yeeedu.com/58647.html

(0)
上一篇 2024年 12月 2日 下午1:06
下一篇 2024年 12月 2日 下午1:0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zhiyeeedu@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职业教育资格考证信息平台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