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湖北师范大学简介
湖北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为主要学科门类,以教师教育为特色,以服务基础教育为主体的省属重点本科高等师范院校,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湖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网,是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建设高校、湖北省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设有19个教学科研单位,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0个专业学位硕士点,72个本科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298人,教授150人湖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网,设计考研权威数据 | 湖北师范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专业目录、招生简章、复试方案,副教授40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64人,硕士学位的548人。教师中有省级重点联系专家56人,湖北名师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1人,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人员16人,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11人,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7人,省跨世纪学术骨干8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考什么证赚钱多,省青年拔尖人才2人,黄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3人,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得者5人。
【考研课程咨询,夏老师】
02
湖北师范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
专业目录
招生简章
03
2024届复试、拟录取相关数据
2024届录取数据
复试方案
美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天津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鲁迅美术学院 湖北美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 广州美术学院
西安美术学院 湖北美术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
内蒙古艺术学院上海戏剧学院
吉林艺术学院四川音乐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
新疆艺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
师范类
北京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杭州师范大学
湖州师范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湖北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黄冈师范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
山西师范大学太原师范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长春师范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衡阳师范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赣南师范学院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
信仰师范学院洛阳师范学院
海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
贵州师范大学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云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
天水师范学院青海师范大学
宁夏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
伊犁师范学院广西师范大学
南宁师范大学
综合类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
北方工业大学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印刷学院北京建筑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艺术研究院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农学院 北京语言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中央戏剧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 中国戏曲学院
北京舞蹈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城建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
浙江大学 宁波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
绍兴文理学院 温州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科技学院
浙江财经大学 中国计量大学
浙大城市学院 南京大学
苏州大学 东南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常州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江南大学 江苏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辽宁大学
南通大学 盐城工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 扬州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沈阳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渤海大学
大连外国语大学 大连大学
沈阳大学 大连民族大学
厦门大学 华侨大学
福州大学 集美大学
厦门理工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西华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大学 四川轻工化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成都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广州技术师范大学
中山大学 暨南大学
汕头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广东海洋大学
肇庆学院 深圳大学
广东财经大学 广州大学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五邑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西北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京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科技大学 西安工程大学
长安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延安大学 宝鸡文理学院
西安外国语大学 山东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济南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青岛农业大学 聊城大学
鲁东大学 山东财经大学
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民族大学
赤峰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长江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
武汉轻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工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湖北大学 湖北民族大学
湖北文理学院 中南民族大学
三峡大学 江汉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东华大学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上海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电机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山西大学太原科技大学
中北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黑龙江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北部湾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佳木斯大学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东北农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齐齐哈尔大学
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学院
吉林大学延边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工业大学
吉林建筑大学北华大学
长春大学河北大学
河北地质大学河北工业大学
华北理工大学河北科技大学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石家庄铁道学院燕山大学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河北经贸大学
吉首大学湘潭大学
湖南大学中南大学
湖南科技大学长沙理工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理工大学湖南工商大学
南华大学湖南城市学院
湖南工业大学南昌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东华理工大学
南昌航空大学江西理工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南昌工程学院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郑州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
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学院
河南大学海南大学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四川大学
成都大学西南交通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
西华大学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轻工化大学四川农业大学
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西南大学
重庆三峡学院重庆工商大学
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大学
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民族大学
西南林业大学大理大学
西藏大学西藏农牧学院
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兰州交通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甘肃政法大学
青海民族大学宁夏大学
北方民族大学新疆大学
新疆农业大学石河子大学
喀什大学广西大学
广西科技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民族大学
湖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湖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细则
为了更好地提高人才选拔质量、维护教育公平,根据《湖北师范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方案》,结合我院实际湖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湖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细则,特制定本工作细则。
一、组织管理
1、学院成立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领导小组。由院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研究生培养副院长、副书记为主要成员,包括相关领域的专家(一般应有副教授以上职称)若干名湖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负责制定本学院《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细则》并组织实施;审核本学院拟录取名单。
2、学院按招生学科(专业)成立复试专家组,由相关领域的专家5人以上组成,复试前由学院随机抽取5名专家组成复试小组参与复试。复试专家组在学院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开展复试工作。
二、复试分数线及专业
凡第一志愿报考我院教育技术学、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初试成绩达到报考学科门类一区分数线(国家线)的考生均可参加复试,凡第一志愿报考我院电子信息专业,总分高于(含)285分且单科过线的考生均可参加复试,不再寄发复试通知单。报考我院“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考生初试成绩符合我校相应复试基本分数线要求,即可进入复试。请所有进入复试的考生用“报考专业+姓名”加入2023年计信学院研究生复试群(群号:)。
三、复试实施办法
1、缴费。
2024年我校收取复试费用为100元/生。考生接到复试通知后,应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远程面试平台进行缴费,已缴费但未参加复试的考生,复试费不予退还。
2、资格审核。审核需准备以下材料:
①《湖北师范大学2024年招收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表现审查表》(附件1,一般由考生档案所在单位填写、签字并盖章;若考生档案由工作单位寄挂在人才市场,则由考生工作单位填写、签字并盖章);
②本人第二代身份证、准考证原件;
③本人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应届本科毕业生须持学生证,自考应届本科毕业生须持省自考办毕业证明,网络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须持学校毕业证明);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应届毕业生),或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学历认证报告(往届毕业生);
④大学期间成绩单原件或档案中成绩单复印件(复印件需加盖档案单位公章);
⑤《湖北师范大学2024年研究生招生复试考生基本情况表》(附件2);
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除提供上述材料外,还须提供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考证含金量排行榜,没有两证者,不予按专项计划录取。
注意:凡未进行资格审查或资格审查未通过的考生一律不予录取,对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复试或录取资格。考生不按时参加复试的,视为自动放弃复试资格。
3、加分项目。有“加分项目”的考生,应在3月30日前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由我校研究生院通过教育部加分库核查,通过后再参加复试。其中包括: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赴外汉语教师志愿者”、“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等项目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考生和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退役后的考生,三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享受初试总分加10分,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4、复试时间。
2024年3月29日-2024年3月30日。
复试内容及形式。
①复试采取线下方式进行,考生凭初试准考证进入学校。
②复试包含思想品德考核、综合面试、专业能力测试、外语听说能力测试等。
③笔试安排:
笔试时间:2023年3月29日下午2:00-结束。
笔试内容:参照湖北师范大学2024年硕土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笔试地点:教育大楼,具体教室号会发布在群里。
④面试安排(3月30日上午8:00—结束)。
面试地点:教育大楼,具体教室号会发布在群里。
四、录取
1、复试总评成绩计算办法
复试成绩=综合面试(40%)+专业能力测试(30%)+外语听说能力测试(30%)。
2、考生总评成绩计算办法(由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加权构成,均为百分制):
考生总评成绩=(初试成绩÷5×60%)+(复试成绩×40%)(初试成绩满分为500分);
考生总评成绩=(初试成绩÷3×60%)+(复试成绩×40%)(初试成绩满分为300分)
注:成绩计算四舍五入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按入学考试总成绩从高到低排序进行录取。若入学考试总成绩相同,按初试总成绩从高到低排序进行录取;若初试总成绩相同,按政治与外语成绩之和从高到低排序进行录取;若政治与外语成绩之和相同,按业务课一成绩从高到低排序进行录取。
湖北师范大学是几本,重要!湖北师范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方案!
湖北师范大学
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方案
为了更好地提高人才选拔质量、维护教育公平,根据教育部《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教学〔2022〕3号)、《关于做好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的通知》(教学司〔2023〕3 号)等文件要求,为切实做好我校研究生复试、调剂、录取工作,确保安全、公平、科学,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01
工作原则
1.信息公开、阳光招生。做到政策透明、程序公正、结果公开,维护考生的合法权益。切实加强过程管理,严明招生纪律,提高法纪意识,确保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科学公正、规范透明。
2.综合评价、科学选拔。复试是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复试成绩是研究生录取的重要依据。根据学科特点和培养需要,在对考生德、智、体等各方面综合考察基础上,主要加强对考生的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考核。
3.加强监督、严谨规范。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保证复试录取工作过程无漏洞,程序无瑕疵,维护复试录取工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4.优化生源结构、宁缺毋滥。遵循国家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精神,进一步提高招生选拔质量,建立与培养目标适应的招生选拔方案。
5.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面落实招生录取主体责任,统筹抓好疫情防控与复试工作,确保考生和涉考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所有考生应考尽考。
02
组织领导
1.学校成立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我校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包括招生计划的分配、复试录取办法的制定、复试过程的监管以及拟录取名单的审定等。
2.学校成立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督察组。督察组由纪委、监察专员办公室与研究生院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受理举报、安排巡视员对学院复试组织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加强对重要环节、关键岗位的监督检查,严格履行“一岗多控、多岗监督”。
3.学校成立研究生招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小组,负责研究生招生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4.各学院成立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领导小组。由院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分管研究生培养副院长、副书记为主要成员,包括相关领域的专家(一般应有副教授以上职称)若干名,负责制定本学院《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细则》并组织实施;审核本学院拟录取名单。
5.各学院按招生学科(专业)成立复试专家组,由相关领域的专家5人以上组成,复试前由学院随机抽取至少5名专家组成复试小组参与复试。复试专家组在学院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开展复试工作。
6.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做好复试组织工作,各学院要落实校园公共区域日常卫生管理制度和消毒制度,保持复试场所换气和清洁消毒,并摆放公用消毒用品供考生自行使用。
03
复试实施办法
01
资格审查
资格审查由研究生院组织,各学院具体实施。考生报考信息以网上确认或现场确认信息为准,在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一志愿报考我校且通过我校相应学科(专业)分数线的考生,可按我校网上公示的复试名单及复试通知参加复试,我校不再单独寄发复试通知单。
1.缴费
2023年我校收取复试费用为100元/生。考生接到复试通知后,应第一时间按照要求进行缴费,未完成缴费不能参加复试;已缴费但未参加复试的考生湖北师范大学是几本湖北师范大学是几本,重要!湖北师范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方案!,复试费不予退还。
2.资格审核
审核需准备以下材料由各学院组织审核:
①《湖北师范大学2023年招收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表现审查表》(附件1,一般由考生档案所在单位填写、签字并盖章;若考生档案由工作单位寄挂在人才市场,则由考生工作单位填写、签字并盖章);
②本人第二代身份证、准考证原件;
③本人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应届本科毕业生须持学生证,自考应届本科毕业生须持省自考办毕业证明,网络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须持学校毕业证明);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应届毕业生),或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学历认证报告(往届毕业生);
④大学期间成绩单原件或档案中成绩单复印件(复印件需加盖档案单位公章);
⑤《湖北师范大学2023年研究生招生复试基本情况表》(附件2);
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除提供上述材料外,还须提供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没有两证者,不予按专项计划录取。
注意:凡未进行资格审查或资格审查未通过的考生一律不予录取,对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复试或录取资格。考生不按时参加复试的,视为自动放弃复试资格。
各学院要对考生报考资格和身份进行严格审核,对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学历证书电子备案表或学历认证报告一定要在网上进行复核。
国内学籍学历通过教育部学信网核实,国外学历通过留学生服务中心网核实。对不符合教育部规定的,不予复试。
3.加分项目
有“加分项目”的考生,应在3月30日前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由我校研究生院通过教育部加分库核查,通过后再参加复试。其中包括: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赴外汉语教师志愿者”、“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等项目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考生和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退役后的考生,三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享受初试总分加10分考证培训机构,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02
复试方案
1.复试细则。为确保复试工作程序严谨、操作规范,确保复试工作“公平、公正、公开”,各学院应在本方案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本学院的《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细则》内容包括:复试分数线、复试时间,各学科专业(或招生领域)的复试内容、形式、程序、要求、录取规则等。各学院的《细则》经研究生院审核后,于复试前在本学院网站上公布。
2.复试比例。生源充足的专业根据学校下达招生计划数,按照不低于120%的差额比例确定复试名单,进行差额复试。各学院须提前在网上公示参加复试考生名单(包括考生姓名、考生编号、初试各科成绩等信息)。
3.复试时间。具体时间由各学院确定,详见各学院复试工作实施细则。一志愿考生一般应在4月15日前完成复试录取,调剂考生应在调剂系统关闭5天前复试完毕。
4.结果公示。复试结束后各学院应在本单位网站将参加复试所有考生的初试、复试和总评成绩进行公示。
5.同一专业在不同学院复试考生在复试学院根据该学院该专业招生计划按总评成绩进行排名,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
6.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考生进入复试遴选规则:根据专项计划考生初试折算成绩排名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排名,按照不低于120%的差额比例确定复试名单,进行差额复试。(具体通知及名单详见研究生院网站通知)。
专项计划考生初试折算成绩=(初试成绩/所报考学科国家一区分数线)×100。
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考生录取规则:根据招生计划按总评成绩排名从高分到低分进行录取,排名不区分全日制或非全日制、不区分报考专业。
专项计划考生总评成绩=(初试成绩/所报考学科国家一区分数线)×100×60%+复试成绩×40%。
7.2023年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不接受破格复试。
03
复试形式
原则上一志愿复试工作采用现场复试形式,调剂复试工作可采用现场复试或网络远程复试形式,具体形式以招生学院公布的复试细则为准,复试期间校外考生可凭初试准考证及身份证经学校东大门进入学校。考前要严格采取“两识别”(人脸识别、人证识别)、“四比对”(报考库、学籍信息库、人口信息库、诚信档案库数据比对)等措施,加强对考生特别是报考专项计划、申请加分等有关考生的身份审核。考中要坚持并进一步完善“三随机”(随机选定考生次序、随机确定导师组组成人员、随机抽取复试试题)等管理方式,加强复试过程监管,确保公平公正。采取现场复试的,要落实校园公共区域日常卫生管理制度和消毒制度,保持复试场所换气和清洁消毒,并摆放公用消毒用品供考生自行使用。采取远程复试的,要确保“一平台”(原则网上同一专业应统一复试平台),并采用必要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提高防范作弊水平,提前研究防范通过等AI技术作弊的有效措施。
04
复试内容
资格审核合格后,考生按照学院通知的时间、地点参加复试(如为远程线上复试形式,则需在规定的时间内登录网上复试平台并参加复试)。对于不符合报考条件者,不予复试。考生不按时参加复试的,视为自动放弃复试资格。具体复试内容包括:
1.思想品德考核。复试小组与考生面谈,直接了解考生思想政治情况,并采取“函调”方式对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复试小组须详细记录面试过程(含录像录音),并当场给出评语(合格或不合格)。思想品德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2.综合面试。包括科研能力、专业能力、心理素质、综合素质等测试。每名考生综合面试时间不少于20分钟,复试小组须详细记录面试过程(含录像录音),并当场给出评语和分数,总分100分。
3.专业能力测试。现场复试形式中,由招生学院按我校2023年研究生招生简章、招生专业目录的要求,自行命题、组织考试、阅卷,考试时间为2-3小时,满分为100分。
远程线上复试中,专业能力测试有两种形式。一是由招生学院按我校2023年研究生招生简章、招生专业目录的要求,自行组织命题、线上考试、阅卷,满分为100分。试题内容要求以开放型题目为主,重点考察考生综合知识、创新思维及学术能力等。二是由招生学院根据我校2023年研究生招生简章、招生专业目录的要求,在综合面试结束后,由考生随机抽取相关专业问题,在规定时间内作答,考官就专业能力测试单独评分。专业能力测试的具体形式由各学院根据本学科特点灵活选择,但同一学科必须选择相同的考试形式。
4.外语听说能力测试。外语听说能力测试由各培养学院组织,不少于3 名教师组成复试小组,按《湖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复试外语听说能力测评表》相关指标对考生进行考评,总分100分。外语听说能力测试采取面试方式进行,时间不少于6分钟,试题由考生随机抽取确定。
5.公共管理硕士的思想政治理论考试由招生学院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
6.同等学力考生加试。同等学力考生(包括毕业满两年的大专生、普通高校本科结业生)还须按招生简章要求加试与报考专业相关的两门本科主干课程,且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现场复试中加试以笔试形式进行;远程线上复试中加试形式为笔试或在综合能力面试结束后,考官随机加问或考生随机抽取需加试科目相关问题,考生在规定时间内作答,满分100分,考官单独就加试部分评分。试题难易参照本科教学大纲。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成绩不计入复试总评成绩,加试科目60分及格,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报考法律(非法学)、公共管理专业的同等学力考生可不加试。
7.最低要求。复试成绩不得低于60分,否则不予录取。
8.违规考生的处理。学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按要求,可对考生的初试和复试试卷进行核查,对在报名及初试和复试过程中有违规行为的考生,学校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教育部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05
复试总评成绩计算办法
1.复试成绩=综合面试(40%)+专业能力测试(30%)+外语听说能力测试(30%)。
2.考生总评成绩计算办法(由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加权构成,均为百分制):
考生总评成绩=(初试成绩÷5×60%)+(复试成绩×40%)(初试成绩满分为500分);
考生总评成绩=(初试成绩÷3×60%)+(复试成绩×40%)(初试成绩满分为300分)
注:成绩计算四舍五入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按入学考试总成绩从高到低排序进行录取。若入学考试总成绩相同,按初试总成绩从高到低排序进行录取;若初试总成绩相同,按政治与外语成绩之和从高到低排序进行录取;若政治与外语成绩之和相同,按业务课一成绩从高到低排序进行录取。
3.各学院也可根据各学科专业特点,参考本办法,在符合《教育部关于加强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学[2006]4号)文件要求下,自行设定复试成绩及考生总评成绩计算办法,详见各学院复试细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yeeedu.com/59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