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贸大学联合培养,2017年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招生简章

1985年招收首届国际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与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原华东政法学院)一起成为上海市最早招收国际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法律院系,也是最早承担全国涉外律师培训的基地之一(华东涉外律师培训中心),具有深厚的法学教育传统。其中国际经济法专业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重点专业。

学院简介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前身是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国际经济法系,1984年由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我国著名法学家、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名誉院长裘劭恒教授奠基,是全国第一批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国际经济法院系。

1985年招收首届国际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与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原华东政法学院)一起成为上海市最早招收国际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法律院系,也是最早承担全国涉外律师培训的基地之一(华东涉外律师培训中心),具有深厚的法学教育传统。

1995年改制成立法学院,是上海地区最早设立的法学院之一对外经贸大学联合培养,2017年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招生简章,我国中青年法学家、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主委、原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副院长周汉民教授担任第一任院长。

学院在国际贸易法的研究方面处于全国的前列,多次承办和协办国际法和金融法方面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法学院现有法学(国际经济法方向)、法学(商法方向)、行政管理和国际政治4个本科专业(方向),另设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其中国际经济法专业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重点专业。同时设有国际法、民商法、经济法、知识产权法、诉讼法等5个学术硕士研究生学位点和法律硕士(法学)、法律硕士(非法学)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学院申报的程序法硕士点已获批准,计划于2017年招生。

专业介绍

法学(国际经济法方向)

1.培养目标:

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通晓国际商务运作业务与规则,能够参与国际商事法律事务和解决国际商事法律问题的高素质法律人才。

2.专业课程:

国际法(英)、国际投资法(英)、世界贸易组织法(英)、比较合同法(英)、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国际贸易法、国际金融法、法理学、宪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法、知识产权法等。

法学(商法方向)

1.培养目标:

具备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系统掌握民商法、经济法、诉讼法等部门法知识,具有较高职业法律素养,熟悉涉外商务运作业务与规则,能够熟练运用外语解决国际商事交易流程中法律实务问题的专门人才。

2.专业课程:

商法、经济法、企业与公司法、金融法、破产法、知识产权法、法理学、宪法、民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法、国际法(英)、国际投资法(英)、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等。

行政管理

1.培养目标:

掌握扎实的现代行政管理理论知识、具备较高职业素养及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和较强英语应用能力、熟悉商务运作规则和法律规则的外向型和复合型企业行政管理人才。

2.专业课程:

比较政治制度(英)、比较公共政策(英)、公共关系学(英)、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实务、政治学原理、经济学原理、社会学、公共经济学、公共行政学、中国政府与政治、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行政领导学等。

国际政治

1.培养目标:

为上海及长三角地区政府机构、跨国公司和企事业单位培养能够从事国际事务尤其是国际经济谈判与冲突协调等事务的国际型人才;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既懂国际政治又懂国际经济、熟悉国际规则及外语能力强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2.专业课程:

国际组织(英)、国际政治学(英)、国际战略与经济对话模拟(英)、世界经济、媒体与国际关系、外交学、当代中国外交、国际关系史、国际谈判与冲突解决、全球治理、国际法与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经济学。

名师风采

宋锡祥

国际法学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国际贸易法、国际私法、自贸区法、欧盟法、国际经济法、港澳台法和海商法等课程。曾担任教育部法学专业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网评专家,兼任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律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理事、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研究会理事、海峡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上海市法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法学会国际法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法学会港澳台法律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法学会欧盟法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台湾研究会理事、上海社会科学院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光明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上海市司法局律师、公证员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专家之一,中国“一带一路”(上海)协同创新研究院院长。

倪受彬

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民商法、金融法、信托法等。现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论文指导小组成员,中国商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法学研究会理事,上海法学会金融法研究会副会长兼信托法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法院金融审判专家咨询员、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涉自贸区案件专家陪审员,上海仲裁委员会,和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仲裁员,青岛市法律顾问,上海市政府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兼职法律顾问对外经贸大学联合培养,上海证券交易所纪律处分委员会委员。2009年获上海“曙光学者”称号,2014年获上海市“浦江人才”称号,上海“教育法治人才”,中国信托业协会全员培训专家。

母天学

公共管理学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在高校和党干校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主要为校内本科生开设行政领导学、企业行政管理、行政实务模拟等课程。兼任上海市行政管理学会会员;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理事、全国行政伦理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领导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行政学院领导人员考评中心兼职教授。

郭学堂

副院长,教授,研究生导师。曾为国际政治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教授过当代中国外交、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组织与合作、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政治学、当代中美关系、美国外交专题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史等课程。曾先后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事务学院、瑞典隆德大学东亚和东南亚问题研究中心和荷兰国际亚洲事务研究院担任访问学者和客座研究员。曾入选2009年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荣获2008年度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称号。兼任上海“东方讲坛”讲师,上海国际关系学会常务理事、上海美国学会理事。

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

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以下简称实验班)以“上海市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为基础,依托“085工程”,立足上海,走向世界,为国际经贸组织、著名内外资律师事务所、中大型企业法务部门需求的高素质法律人才。

培养目标

以国际经贸组织、国内外著名律师事务所、跨国公司法务部门对高端法律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培养既通晓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等领域的基本业务,又能熟练运用国际经贸法律规则,具备良好法律职业素养的涉外法律人才。

实验班培养方案

1.法商复合——本科阶段双学位制

学生主修法学专业,从二年级开始辅修金融学专业或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可获得“法学学士学位+经济学学士学位(辅修专业学士学位)”。

2.“4+1+1”/“3+3”模式

学生完成四年本科阶段学习并录取为本校研究生后,符合条件的学生可以到国(境)外法学院攻读法律硕士学位。完成学业后考什么证赚钱多,可以同时取得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法学(法律)硕士和国(境)外法律硕士学位,简称“4+1+1”模式。

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习三年后,符合条件的学生可以到国(境)外法学院攻读法律硕士或法律博士学位。完成学业后,可以同时取得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法学学士和国(境)外法律硕士或法律博士学位,简称“3+3”模式。

3.中外联合培养

实验班实施海外教师与校内教师共同授课,以中外交换生项目、境外学习、境外实习、游学等方式,使实验班学生具有海外学习经历,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可优先获得到国际组织、国外律师事务所、涉外律师事务所和跨国公司法务机构实习的推荐机会。

4.校内外联合培养的“双导师制”

建立校内和校外教师共同指导的双导师制,强化实务训练,注重培养学生参与国际经贸法律事务、解决国际法律争端的法律职业技能和职业操守。

5.全英语教学

对法学专业核心课程实行全英语教学。

选拔机制

实验班在当年新生中择优录取,人数控制在30人左右。实验班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在入学报到后一周内组织报名,参加法学院组织的面试,择优录取。

就业情况

法学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就业于中外律师事务所、中外企业公司法务部、司法部门、政府部门、国际经济组织等机构或到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继续深造。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多作为公务员在各级政府机构内任职,在内外资企业从事人事行政、企业管理等工作,或负责教育、社会、文化等机构内的行政管理工作。国际政治专业毕业生主要前往政府机构、新闻文化单位、跨国公司、国际组织、金融机构等单位,从事涉外事务管理工作,另有多位优秀毕业生进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攻读硕士学位。

本校近四届毕业生(半年内)月收入水平(分别为 5393 元、5453 元、5726 元、6448 元)呈现上升趋势,且连续四届与全国“211”本科平均水平(分别为 4119 元、4123 元、4394 元、4718 元)相比均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毕业生薪资水平较高,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职业数据库(2016年)

2014年与2015年毕业半年后平均薪资对比(以国际经济法专业和行政管理专业为为例):

毕业半年与五年后薪资水平对比:

本学院 2011 届学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为4957元,毕业五年后为元,涨幅为136%。以2011届国际经济法专业商法专业和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半年与五年后薪资水平对比为例:

专业实践

法学院现有多家签约实习基地,包括法院、律师事务所、新闻媒体和企事业单位。实习基地每年为学院在校生提供实习岗位,有助于增强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部分校外实践基地:

专门奖学金(除了全校性奖学金外,学院还特设如下奖学金):

国际交流生项目

优秀毕业生

王文博

2014年毕业后前往美国埃默里大学攻读法律硕士,2015年毕业回国,现就职于君合律师事务所。

王宁

蒙古族,法学专业(国际经济法方向)。2014年毕业后就职于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稽核监察部。

干嘉利

法学专业(国际经济法方向)。2016年毕业免试攻读复旦大学法律硕士(保研)。

杨光

法学专业(国际经济法方向)。2016年毕业后就职于上海光大律师事务所。

邱迪

法学专业(商法方向)。2012年毕业后就职于通力律师事务所,现就职于软银中国资本担任法务。

乔营强

法学专业(商法方向)。2012年毕业后考入我院民商法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2015年硕士毕业后就职于国浩律师事务所。

周珏

法学专业(商法方向)。2014年毕业后就职于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分行。

黄毓智

法学专业(商法方向)。2015年毕业后考入华东政法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白多拉.代文

哈萨克族,行政管理专业。2013年毕业后自主创业成立贸易公司,后二次创业伊犁散递客牧业有限公司。

胡冰倩

行政管理专业。2015年毕业后就职于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上海分所。

朱家炜

行政管理专业。2016年毕业后就职于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

马滕雯

行政管理专业。2016年毕业后考入英国约克大学攻读国市场管理学硕士。

郑怡雯

国际政治专业。2014年毕业后就职于东方国际传媒澎湃新闻担任记者,现就职于凤凰传媒担任栏目主编。

李帅宇

国际政治专业。2014年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攻读国际政治经济学硕士研究生。

阮玉

国际政治专业。2016年毕业后考入英国国王学院攻读国际政治经济学硕士研究生。

段怡吟

国际政治专业。2016年毕业免试攻读我院民商法学术硕士(保研)。

对外经贸大学联合培养,春招|上海对外经贸大学2024年春招专业解读来啦!

张莹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2023级商务英语专业

商务英语:

“从文从商你做主”

看似“早有预谋”

如果非要我实话实说我是怎么在春考被录取的,我的答案是“毫无准备,只有临场发挥。”大家可能会说你真是凡尔赛啊!但确实在后来的宿舍八卦中,得知大部分同学都会在春考之前确定走春考,并且已经做好了很完整的计划和对应的模拟和练习。而我在得知春考分数之前,都只是将英语成绩考高作为唯一目标对外经贸大学联合培养对外经贸大学联合培养,春招|上海对外经贸大学2024年春招专业解读来啦!,但春考成绩比以往学校模拟都出乎意料的好,并且加上生物和地理并没有发挥好,才让我在出分数的那一刻决定了尝试走春考这条路。

在了解了春考专业之后,根据自己的分数和兴趣爱好,最终锁定了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商务英语专业。如要细说无非就是,一我希望春考能够稳录取所以填了分数相当的专业,二想遵循自己的爱好选取专业,三在未来市场就业中有更多的机会。

随后,就进入了面试的准备,查看官网的面试内容和录取制度,了解到面试非常全面并且是全英文面试,对口语和现场随机应变的能力非常注重。但其实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在没有真正录取之前,依然不能松懈于高考学习,所以在此期间,学习压力还是很大的。所以,我还是建议大家万事都要做好两手准备,当然最好是提前规划好自己是否适合走春考,确定走春考就好好准备春考,不要最后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但如果,面前的读者你和我是类似的情况,也不用过于担忧,放宽心,就把春考当做你的额外机会,面试之前注重口语的练习,面试的时候不要过于紧张,面试的老师都很和蔼可亲的!

看似“自由自在”

接下来,就是大家最感兴趣的大学生活啦!在春考录取之后,迎来了超长假期,我回到小学母校,得知那时候我的班主任就是商务英语专业,他和我说,这个专业比任何专业都要轻松!那时候我可是完全相信他的!但进入大学真正开始学习之后,我发现并非如此,大一上的课程设置非常丰富,但没有了填鸭式教学的督促,很快就失去了方向变得迷茫。老师并不会跟踪追击地了解你的学习情况,需要自己去制定详细规划,这一点其实并非易事。这里的老师除了博学务实还都很风趣幽默,我的综合英语老师就是一位阅历丰富、知识渊博的幽默女老师,上她的课真的可以学到很多课本之外的内容。

商务英语专业对英语要求十分严格,几乎除了历史政治计算机之外的课程,都是全英文教学。每门课都会有小组作业和全英文的课堂展示,极力培养我们的口头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学校学院都会开展各式各样的校级院级品牌活动等等,所以大学学习中根本不会缺少展现自我的舞台。

总而言之,商务英语不会是大家想象中的学习轻松,但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校园生活一定是忙忙碌碌而丰富多彩的。

看似“一团迷雾”

刚入学那一会儿,专业老师告诉我们:“商务英语是一个复合型专业,你们要努力成为通语言、通文化而且通晓商务的人才。”听得我一头雾水,心想:语言怎么复合啊?!可后来在选课过程和上课过程中慢慢了解到,原来我们专业的课程体系自带“复合”的性质,有语言模块、商务模块、还有选修的经管法模块,课程内容非常丰富。

在商务英语专业的课堂学习和课后活动中,我们其实有很多机会能够培养自己的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全球胜任能力,这些能力在我们后续的就业升学中都有很大的帮助,让我们坚定理想信念,自信而大胆地勇于追梦。而且我们都知道专业的许多学长学姐们都积极参加国际国内的各种商务英语实践大赛,取得了优异的赛绩,让我们也为之骄傲。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之后,我们也一定可以收获满满的实战经验和学习成果!

商务英语就是英语+商务,这样一个复合型的专业,所以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大家可以从文科考虑,类似于翻译、英语老师等等方向发展;或者从商科的角度发展,但这一方向需要大家提早规划以及更多的努力,比如财会类的方向发展,虽然我们专业对数学的要求不是必须的,但如果大家选择走这个方向还是建议学习数学的;当然考研考公考编出国都是很不错的未来发展啦!

最后学什么技能好,希望大家对春考专业和未来规划有更多的了解,不要过于担忧春考是否录取。学习是一个很长久的事儿,把一个东西学精了也是值得骄傲的事情,不是么?祝大家春考都能录取到心仪的专业!

法学(国际经济法方向)

01专业介绍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专业创建于1984年,由著名法学家裘劭恒教授奠基;法学院首任院长由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原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原副主席、原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副校长周汉民教授担任。

近年来,法学(国际经济法方向)专业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立足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放眼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大批有理想、有担当的涉外卓越法治人才。

02 人才培养

培养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本专业方向培养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维护国家利益,遵守国家法律和政策,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通晓国际商务运作业务与规则,能够参与国际商事法律事务和解决国际商事法律问题的高素质、创新型法律人才。

培养特色:

法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下设国际经济法与商法两个方向,并开设涉外经贸法治人才卓越班,以法商融合、德法兼修、实务化、国际化为其特色优势。2022 年,成功入选上海高校涉外法治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023年成为上海市全面依法治市研究基地—涉外法治研究基地,并获批教育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

1.法商融合。依托我校应用经济学、国际贸易以及国际金融等学科及专业优势,将法学理论、制度、规则的教育与国际经贸实践及行业惯例的运作充分结合,使学生能够通过不同专业知识的融合学习了解国际商务活动的实际运作流程、熟悉不同法系的法律文化,具备比较流利;考生可经选拔进入卓越班,实施法、商专业主辅修制度,凸显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

2.德法兼修。通过优化的课程设置和丰富的课内外教学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品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公益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致力于培养谨守职业伦理、富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法治中国的建设者。

3.理论与实务结合。法学专业具有明显的实践教学特色,以模拟法庭、仲裁庭等实验室为中心,引进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与地、企合作搭建人才培育共同体;开展“以赛促学”,形成了实践课程、实验教学、高端赛事和实习基地相结合的“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形成了以课堂内实务化教学、专业实验和专业实习实践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实务化教学体系。

4.国际化视野。以全英文课程、国际合作项目和国际赛事为依托,法学专业学生的国际化程度明显居于上海市属高校前列。2021 年、2022 年和 2023 年学生在五个影响力较大的英文模拟法庭竞赛中取得历史性的好成绩,分别为 国际法模拟法庭辩论赛一等奖、国际海洋法模拟法庭竞赛全国一等奖、“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辩论赛一等奖;每年有多位同学获得美国美迈斯上海法学奖学金。

03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一支学科结构、学缘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2人,100%具有博士学位,不少是从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外和中国港、澳地区名校毕业的青年博士,是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国际视野宽广、对学生尽心负责的教师队伍。近50%教师获得市级及以上荣誉称号或取得教学竞赛奖项。

04毕业生就业

在国际化、实务化方向的培养下,法学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专业优势突出。近五年法学专业共有500多名本科生走向就业岗位。根据麦可思最近几年相关毕业生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和社会对毕业生的总体评价是外语能力突出、法律职业素养高、业务能力强。毕业生在君合、国浩、大成等国内著名涉外律师事务所担任高级合伙人。多名毕业生曾荣获“上海市优秀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和“上海市优秀青年律师”称号。《亚洲法律杂志》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十五佳律师新星”榜单中四名我校毕业生位列其中。法学专业就业率位居同类院校前列。不少学生被北大、人大、交大、复旦等国内一流高校及爱丁堡大学、曼彻斯特大学、悉尼大学等境外知名高校法学院录取。

近年来,法学院先后与上海市法学会、上海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松江区人民法院、虹口区人民法院、上海企业法律顾问协会以及多家涉外律师事务所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培养体制和“校内-实务界”联合培养的模式,为优秀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基础。

对外经贸大学联合培养,对外经贸大学中国金融学院与宁波财经学院联合培养研究生签约仪式暨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研讨会成功举行

2024年10月26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金融学院与宁波财经学院在宁波财经学院行政楼A-108报告厅举行了召开了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研讨会,并以产学研实践培养为核心签署了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协议。此次活动旨在进一步深化两校在产教融合培养实践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促进高水平教育资源辐射方面的合作,共同探索多方合作育人的新模式。宁波市社科联学会处处长杨冰峰以及宁波财经学院校长汪浩瀚、副校长许锁迪、科研处(地方合作处)处长王瑞、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魏麒、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等相关领导,以及我院王天一院长、曹诗男教授、施一宁副教授、曾英主任出席了会议。

在习总书记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号召下,中国金融学院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产学研协同育人为核心理念,多方面探索高质量金融服务的发力点。宁波财经作为“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对外经贸大学联合培养对外经贸大学联合培养,对外经贸大学中国金融学院与宁波财经学院联合培养研究生签约仪式暨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研讨会成功举行,面向区域中小企业及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围绕大宗商品流通、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家族财富管理、金融大数据技术等一批研究领域,具有独特的实践教学特色和广泛的业界联系。该校持续建设的宁波市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也为两校在“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科技金融”方向上的合作提供支持。

图|联合培养研究生签约仪式现场

签约仪式上,宁波财经汪浩瀚校长对对外经贸大学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许锁迪副校长指出,宁波财经学院与宁波地方民营企业的紧密联系,通过本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签约,两校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以务实的态度、项目化的思维,共建高水平合作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双方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我院王天一院长重点强调了国家对应用型财经金融人才培养的重视与需求,肯定了与宁波财经学院此次合作的重要意义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希望通过此次合作考证书的正规网站,能够提升贸大中国金融学院研究生的实践教育,以育人为基础,以服务经济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层次。

宁波市社科联学会处处长杨冰峰在致辞表示此次签约仪式是双方合作的新起点,是学术界与业界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重要举措,将为甬商、浙商文化以及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理论及实证支持。宁波市社科联也将在两校未来的合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图|宁波财经学院校长汪浩瀚、副校长许锁迪做会议讲话

图|中国金融学院院长王天一、宁波市社科联学会处处长杨冰峰做会议讲话

随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金融学院院长王天一与宁波财经学院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魏麒签订了联合培养研究生合作协议,与宁波财经学院科研处(地方合作处)处长王瑞进行了对外经贸大学产学研实践基地揭牌仪式。以此为契机, 中国金融学院将每年输送5-10名研究生有组织地赴宁波进行实践考察、调研及案例写作。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产学研实践基地将成为推动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为学校及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图|联合培养研究生合作协议签订及产学研实践基地揭牌仪式

签约仪式后,双方围绕“联合培养研究生及宁波实践基地建设推进举措”、“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方案”等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产教融合是推动高等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契合的有效路径,有助于培养契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通过联合培养和实践基地建设的具体举措,将进一步完善教育与产业对接的机制,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队伍,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图|会议合影

中国金融学院融合教师科研优势、业界专家实践观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不断提升科研成果向产业成果转化的能力,顺应教育改革发展。学院共计开设《商品期货与期权》等10余门校企融合类研究生特色课程,《应用数据分析》等6门符合产教融合需要的实验类课程;学院充分挖掘合作企业的经营案例,自2015年首届中国金融专业学位案例中心案例征集活动以来,我院累计19项案例入库;学院探索多种科研合作机制,通过业界研究沙龙、产研融合专题研讨班、产学研合作申报纵横向课题、合作开发实验实践平台等方式深化企业、学生、教师的长效科研交流和合作,促进产业问题的科研解决途径和科研成果的生产力转化;学院探索多种实训实践方式,签订多个实习实践基地及战略合作协议,积极举办衍盛量化实训营、开展企业部门实践、指导学生参与各类比赛。

排版推送 |齐文琳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yeeedu.com/60031.html

(0)
上一篇 2024年 12月 11日 下午5:08
下一篇 2024年 12月 11日 下午7:0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zhiyeeedu@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职业教育资格考证信息平台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