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同等学力办公室,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公共管理学院党(团)委办公室公共管理学院办公室公共管理学院学生事务办公室公共管理学院MPA教育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

(按姓氏笔画排序)

主 任: 叶裕民

副主任: 毛寿龙

委 员: 刘鹏、刘颖、严金明、张正峰、胡宏伟

公共管理学院党(团)委办公室

协助学院党委在全体师生中开展宣传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负责全院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工作,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的教育和培养工作,经常性的发展党员工作以及工会和群众工作;负责共青团工作,团结、教育、管理青年团员,指导学生社团组织开展各种学术活动、文体活动、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

办公房间: 求是楼114

邮 箱:

办公室负责人: 李佳育 联系电话+86-10-

党务秘书: 张延 联系电话:+86-10-

党团专职辅导员:何春昊 联系电话:+86-10-

党团专职辅导员:帅子怡 联系电话:+86-10-

公共管理学院办公室

负责学院日常行政管理、人事人才管理、财务管理、外事管理、博士后流动站管理、系所服务等工作。

电 话: +86-10-

传 真: +86-10-

邮 箱:

办公房间 : 求是楼107、110、220

办公室主任 : 谢佳宏  办公房间:求是楼110 联系电话: +86-10-

财务秘书 : 杨帆  办公房间:求是楼220 联系电话: +86-10-

人事秘书 : 刘华曦  办公房间:求是楼110 联系电话: +86-10-

公文助理: 王澜樾  办公房间:求是楼110 联系电话: +86-10-

行政助理: 赵越 办公房间:求是楼107 联系电话: +86-10-

行政秘书 : 周丽  办公房间:求是楼110 联系电话: +86-10-

系所秘书(兼): 余伟芳  办公房间:求是楼110 联系电话: +86-10-

新媒体主管 : 曾桢  办公房间:求是楼107 联系电话: +86-10-

国际交流助理: 李海涵  办公房间:求是楼107 联系电话: +86-10-

公共管理学院教务科

承担本科生教学管理工作考证含金量排行榜,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管理工作,科研管理。

办公房间: 求是楼109A(研究生)、求是楼108(本科生、科研)

邮 箱:(学术型研究生)、 (科研)

科研管理负责人:杨笑天 联系电话: +86-10-

研究生教务负责人: 罗剑玉 联系电话: +86-10-

博士研究生教务秘书:许锡艳 联系电话: +86-10-

硕士研究生教务秘书:银少君 联系电话: +86-10-

本科生教务秘书: 付诗、黄田田  联系电话: +86-10-

科研秘书:边策 联系电话:+86-10-

公共管理学院学生事务办公室

全面负责学院学生的管理服务和综合评价工作,涉及:学籍管理(入学注册、转学退学、休学复学、毕结肄业、离校手续)、课余活动、社会实践、奖助贷惩、思想心理、国际交流、推优保研、实习就业等。

传 真: +86-10-

邮 箱:

办公房间 : 求是楼114

办公室负责人 :李佳育(兼) 联系电话:+86-10-

学生事务秘书: 杨赛    联系电话:+86-10-

公共管理学院MPA教育中心

MPA教育发展指导委员会

主 任:崔 军

副主任:刘 鹏

成 员:严金明、孙柏瑛、张成福、毛寿龙、杨励雅、康晓光、王虎峰、张占录、李超平、李青、王宏伟、胡宏伟、吴颖潇

电 话:+86-10-

中心主任:刘 鹏

MPA办公室:负责MPA专业学位的招生、录取及相关的考前咨询工作;专业学位(MPA)的培养、学位及教师聘请、教学评估等各项工作。

传 真:+86-10-

邮 箱:

办公房间:求是楼116

办公室负责人:吴颖潇 联系电话: +86-10-

招生事务秘书:陈奕欣 联系电话: +86-10-

培养事务秘书:王澜樾 联系电话: +86-10-

毕业事务秘书:金叶 联系电话: +86-10-

公共管理学院培训中心

统筹管理学院各级各类非学历教育培训项目:(1)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2)课程培训班;(3)机关企事业干部培训;(4)高中生大学生研学营

传 真: +86-10-

办公地点: 求是楼115 、117

邮 箱:(课程培训班)、(短期培训班)

中心主任: 曹蕗蕗 联系电话: +86-10-

课程班项目助理: 李云庆 联系电话: +86-10-

短训项目助理 : 国海霞 联系电话: +86-10-

培训事务秘书 : 郭晓蕊 联系电话: +86-10-

培训事务秘书 : 吴姗姗 联系电话: +86-10-

培训事务秘书 : 边育松 联系电话: +86-10-

公共管理学院图书馆

专业图书馆 : 为教师、博士生、MPA硕士研究生、硕士生、本科生提供图书借阅、期刊阅览服务。

电 话: +86-10-

办公房间: 求是楼107

公共管理实验中心

负责学院网站建设与维护;定期对学院员工进行计算机技术培训;承担学院电子设备的采购、保管和维护;管理学院实验室、计算机机房、案例研讨室、多媒体语音教室等教学配套设施;进行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材制作,开发远程教育系统。

中心主任: 张世闯 办公房间: 求是楼109B 联系电话: +86-10-

秘  书: 刘姗姗 办公房间: 求是楼109B 联系电话: +86-10-

校友办公室

负责学院校友工作,制定校友工作计划中国人民大学同等学力办公室,建立和健全校友工作制度;接待、处理校友相关日常事务,做好校友服务工作。

传 真:+86-10-

邮 箱:

校友秘书(兼): 余伟芳 办公房间:求是楼110 联系电话:+86-10-

期刊编辑部

负责《 & 》(英文)期刊投稿的处理和归档,匿名评审和作者的联系、追踪及反馈,组织期刊的相关专题会议和活动等工作;负责《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期刊稿件收录、评审、编校、出版,以及样刊寄送、稿酬制单、编委联系等工作;负责杂志网站等平台的信息更新及维护工作;其他与杂志相关的事务性工作。

办公房间: 求是楼437、科研楼B座707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期刊编务: 盛浩娟 联系电话: +86-10-中国人民大学同等学力办公室,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邮 箱:。

《 & 》(SSCI)期刊编务:刘婧 联系电话: +86-10-,邮 箱:。

人民大学心理学同等学力,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召开同等学力教务工作会议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召开同等学力教务工作会议

2019年12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同等学力教务工作会议在汇贤大厦D座10层1014会议室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知识转化中心组织,北京、广州、深圳、上海、苏州、南京等七个教学点的教务老师参会。会议就中国人民大学同等学力工作的有关规定进行了传达,就心理学系同等学力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及经验进行了讨论和分享。

心理学系副主任李欢欢教授和温晓通副教授出席本次会议。参会教务老师有心理学系教务钱楠老师,北京教务方艳红老师、郝亚美老师、王金叶老师,上海教务赵永平老师,苏州教务曾艳敏老师,南京教务金旋老师,广州教务杨瑞连老师,深圳教务李田丹老师。

首先,温晓通副教授代表心理学系对各地教务老师的到来表示欢迎,对长期以来的工作和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人民大学心理学同等学力,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召开同等学力教务工作会议,心理学系一直十分重视同等学力有关工作,并表达了对未来工作的期望。

随后,钱楠老师向各位老师就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发布的有关同等学力工作的相关文件做了介绍,重点传达了国家对于同等学力工作的具体规定,中国人民大学对同等学力的实施细则,以及心理学系对于同等学力的课程规划及班级管理的要求。本次会议还印发了《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同等学力工作培训手册》。

会议强调了结课班级学生管理、考试安排及导师分配和论文写作指导方面的问题,对于已结课班级的考试收尾和已符合论文开题条件的学生,应当按照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及心理学系的规定及要求人民大学心理学同等学力考证含金量排行榜,及时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会议还对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学位管理工作内容进行了梳理和了解,结合目前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建议并讨论。

苏州班教务曾艳敏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带班经历及学生管理经验。她表示,在学生管理中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积极主动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各地教务老师也分享了各自带班的问题及经验。李欢欢教授做了总结,并对各位老师的工作给予了肯定。

最后,李欢欢教授和温晓通副教授代表心理学系向各地教务老师颁发奖状和礼品,以表达对各地教务老师工作的认可和感谢。本次会议对于促进心理学系同等学力教务有关工作的后续开展,提高同等学力教学、教务工作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人民大学同等学力平台,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到中国人民大学巡视同等学力全国统考考点并座谈

5月20日上午,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杜占元一行巡视2018年同等学力全国统考中国人民大学考点。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校长刘伟陪同考察并与杜占元座谈。

教育部研究生司司长李军、教育部学位中心主任黄宝印、北京市教委副巡视员葛巨众,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利明、副校长洪大用出席座谈。

2018年,同等学力全国统考中国人民大学考点的考生人数创历史新高,共计7417人次,共涉及50个考试科目人民大学同等学力平台,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到中国人民大学巡视同等学力全国统考考点并座谈,启用272个考场,监考及考务工作人员近500名。考试期间研究生院作为主责单位,协同校办、党委宣传部、保卫处、后勤集团、信息技术中心等19个部门共同合作,以确保考试顺利进行。

杜占元首先来到公共教学三楼巡视一层至三层考场考试秩序。他详细了解了考务办公室和各考场组织管理具体情况,察看了考务材料及后勤保障设施。

在中国人民大学校园综合指挥中心,杜占元仔细询问远程电子巡查监控系统运行状态和具体监控处置机制,并与现场工作人员亲切交流,向他们表示慰问。

杜占元还来到公共教学一楼1101教室巡视考场秩序。

座谈会在逸夫会议中心第一会议室召开,会议说明了考点巡视具体情况,并围绕“双一流”建设进行交流。靳诺主持会议。

靳诺对杜占元一行表示欢迎。她指出,中国人民大学高度重视同等学力全国统考组织工作,以研究生院作为主责单位,联合19个部门共同协作,以确保考试顺利进行。在多年实践中,学校探索了多层级负责制的管理模式,形成了分层次、分类型、分岗位的层层负责的考务人员及机构组成模式。围绕“双一流”建设话题,靳诺表示,人民大学高度统一思想,广泛凝聚共识,形成了全校上下团结一心、聚精会神推动学校事业内涵式发展的良好局面。学校还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优势,针对推进“双一流”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既为人民大学“双一流”建设不断顺利推进提供支撑,更要为国家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刘伟作《不忘初心,坚守底色,写好中国人民大学“双一流”建设奋进之笔》专题报告。他指出,中国人民大学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学校80周年贺信精神,坚守“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的鲜明办学特色,把学科建设作为第一主线,做好创新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两个重点,绘制完善“1234”施工图,力争通过“双一流”建设率先树立社会主义大学的标杆和样板。在具体建设过程中,人民大学积极开展学科“大调研”和全校“大走访”人民大学同等学力平台,组建成立“双一流”建设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国际专家委员会、分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双一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进一步做好资源配置改革和优化,进一步推进“三位一体”的成果体系建设。他还从学术评价体系完善、哲学社会科学经费投入、经费支出结构改革三个方面针对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提出了具体建议。

王利明在具体说明学校“双一流”建设的相关做法时表示,学校认真抓调研、抓规划,积极推动本科生、研究生培养综合改革,着眼师资队伍建设的支撑保障作用,注重优化资源配置,鼓励产出标志性科研成果,大力建设中国特色的新型高端智库。

杜占元肯定了同等学力全国统考人民大学考点组考工作,并对学校的精心组织、考务人员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他指出,中国人民大学从2000年起连续19年承担同等学力全国统考考务工作,多年组考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对全国统考整体工作贡献突出。杜占元高度评价人民大学在推进“双一流”建设中的思路和做法,并指出,人民大学形成了切实可行的整体方案,绘制了脉络清晰的施工图,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全面凝聚共识,相信人民大学一定能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随着“双一流”建设深入推进,新情况和新挑战会不断出现,这要求我们对指导建设的理论和思路不断发展创新,例如“内涵式发展的‘内涵’”、“中国特色的学科达到‘世界一流’的标准”、“‘双一流’建设中的需求”等关乎根本的问题都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希望人民大学立足学科优势,在理论研究创新过程中进一步发挥作用,继续为“双一流”建设落地实施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北京市教委科研处处长张宪国,北京教育考试院院长钱军、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主任马超培;中国人民大学学校办公室主任顾涛考证书的正规网站,发展规划处处长朱信凯,科研处处长严金明,信息技术中心主任李艳丽,研究生院副院长段成荣、综合管理办公室主任赵潇等参加调研活动。

自2000年起,中国人民大学开始连续19年承担同等学力全国统考考务工作,是北京市8个考点之一,经过不懈努力实现了多年组考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近三年,平均每年组织近6000人次考生参加考试。

(文/校报 图/图片与视频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同等学,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同等学力需要满足哪些要求

跨考教育

中国人民大学作为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历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但是对于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的报考条件你到底了解多少呢?接下来跨考教育老师将重点讲解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相关信息。

一、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个学科门类中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权中国人民大学同等学,目前,中国人民大学已经形成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为重点,继续教育为辅助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 形成了”主干的文科、精干的理工科”的学科发展体系。学校目前拥有16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0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5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学校拥有8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8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位居全国第一;有3个北京市重点一级学科、6个北京市重点二级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

在教育部学位中心开展的第二轮(2007-2009年)一级学科评估中,中国人民大学7个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新闻传播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获得全国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排名第一的一级学科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三;排名第一的人文社科类一级学科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一。

中国人民大学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博士生导师近700人,硕士生导师1000余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7人。

自1984年以来,每年报考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的考生人数均居全国高等学校前列。自1995年以来,经审核注册的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学生数,亦居全国各高等学校之首。目前中国人民大学同等学,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同等学力需要满足哪些要求,在中国人民大学注册和取得学习资格的研究生共1万余人,其中硕士生7千余人,博士生3千余人考什么证赚钱多,外国留学生人数2百余人。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业已成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生的重要培养基地。

二、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 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我校根据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要求的人员,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同等学力者报考我校,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 报名时英语应达到国家四级水平或其他语种相应级别水平;

② 复试时加试两门所报考专业大学本科主干课程;

③ 复试时提交与报考专业相关的相当于学士学位水平的论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或在报刊上发表的三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文章。

(6)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单独考试(含援藏计划)报考条件详见我校单独考试硕士生招生简章及援藏计划硕士生招生简章。

(三)报考专业学位硕士考生的报考条件详见有关学院网站上公布的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四)“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生的报考条件,请参照《中国人民大学2018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收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五)推荐免试硕士生的申请条件详见《中国人民大学关于2018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流程的说明》。

中国人民大学同等学力考试,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数据管理方向)图书情报硕士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情报硕士在职研究生不区分研究方向,主要培养熟练掌握现代文献管理、信息管理理论与技术方法,可胜任文献管理、信息管理与服务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主要求职方向是:各级各类图书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图书资料部门、信息管理部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管理部门;网络系统管理机构;信息咨询服务机构,计算机软件企业研发或服务部门;国家各级信息化与信息产业行政主管部门等。

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是: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考证含金量排行榜,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我校根据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要求的人员,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中国人民大学同等学力考试,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数据管理方向)图书情报硕士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简章,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同等学力者报考我校中国人民大学同等学力考试,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报名时英语应达到国家四级水平或其他语种相应级别水平;

②复试时加试两门所报考专业大学本科主干课程;

③复试时提交与报考专业相关的相当于学士学位水平的论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或在报刊上发表的三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文章。

6、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yeeedu.com/64498.html

(0)
上一篇 2025年 2月 13日 下午7:06
下一篇 2025年 2月 13日 下午7:0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zhiyeeedu@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职业教育资格考证信息平台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