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明,文章标题中的“体系“,不是跟管理体系相提并论的大体系,而是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里,能够独立成为一个模块的方面,原谅我的词拙,姑且叫他们作“体系”吧!
一、为什么要写?
已经很久没有写东西了,今天一顿烧烤,一瓶啤酒下肚,脑洞打开,思路有如泉水般,感觉可以写点什么,否则就是浪费了酒精。
虽然我也是安全管理科班出身,但真正做企业安全,也算半路出家,正经做过企业安全负责人的时候也不多,但我这个人的好处,就是喜欢琢磨,有时候还有点好为人师,提炼了点东西,总感觉不说不快!
要说我总结的这些东西,也不算我个人的观点,都是课本上的,只不过我稍微汇总一下,跟大伙叨唠一下。因为平时我也混迹于业内的一些微信群,总看到一些同行,对于如何做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我个人感觉有点不得要领,总是问一些较为浅显的问题,而大家也并不热心来探讨一些问题,除非是谈薪水。
我也不是什么高手,但既然我有总结提炼,也经过了实践,那么有点体会总是藏着掖着总归是不好的,如果能够影响到一些人,从而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那我将认为这是在做积德的事。
二、安全经理or安全总监?
姑且叫安全经理吧!其实我没做过安全经理,我的头街,按深圳市308号文,以及《安全生产法》的时髦称呼,我一到企业做安全管理就是安全总监。为什么要把308号文放在法的前面呢?因为,我最早是从那个文件里知道安全总监的称呼的,也许安全法更加早,但入我脑的,首先是308号文。
有的行业,官方喜欢给安全总监冠以安全总监的头衔,是希望企业能够重视安全管理工作,给与安全负责人不差于副总待遇,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实质上不要搞错,到底是不是安全总监,还是要看企业的实际情况。
我第一次做安全总监时,是一家民营企业,实际上我就是安全经理,带着一个助手做事。公司管理团队偏弱,老板希望我把行政经理的活都干了,但他那是家族企业,这可能吗?
第二次做安全总监时,那真的就是安全总监了。企业是一家国企,我进入了公司班子团队,属于分管安全的负责人,按安全法的规定,我是协助主要负责人履行企业主体责任的,同时我也分管两个部门。不算一线人员,两个部门有二十多好人了吧!但是,企业也要节约成本,请我了做安全总监,没有请安全经理安全管理程序,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几大体系,我还需要兼安环部经理的职责。
也就是说安全经理和安全总监,我都实际上经历过了,也算有点发言权了。本文主要是谈安全生产管理的实操,所以,我主要谈安全经理的干活,在这段先澄清一下安全经理的角色。
安全经理就是企业安全管理机构的负责人,他负责履行安全法赋予安全管理机构的职责,也就是具体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工作的负责人。而安全总监,是协助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管理机构,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监控的,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合法合规和降低安全风险的。安全总监是安全经理的直接领导。
三、管理or技术?
我一直说安全管理就是管理,但很多人就是跟我犟,说要以安全技术为主,巴拉巴拉…
其实,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是由安全技术为基础,之所以有这个争论,是完全因为我所占的位置不同,因为我是管理者,我要确保一个体系的运行,我做的事情当然就是管理,如果在安全管理团队里,负责现场隐患排查的,那自然以安全技术为主,这是不矛盾的。
但很不幸的事,很多做监督检查的人,对这个问题并没有清晰,每每到企业来,就是要查现场的隐患,而对企业完全没有落实主体责任视而不见。水平高的,能写出不少问题,水平低点的,也能写两三个不痛不痒的问题来。很多领导还公开说,执法人员不够专业。我也参加过大国企内部的检查,领导也说,不要光查那些虚的管理问题,一定要给我查出实实在在的现场隐患。
其实,如果把问题当做是管理问题来看,我想大可不必说不够专业,或者说无法胜任。安全法关于企业主体责任那几条,或者安全管理机构职责的那几条,请问需要多专业才能来检查呢?
我认为,安全生产,虽然他有安全技术为基础,但他终归是一个管理项目,是以ISO管理体系思维为框架的。要衡量一个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质量,必须要衡量其管理水平,检查其管理能力。监督检查人员再专业安全管理程序,也不是什么都懂的,如果以能查出很多现场安全隐患来评判其是否专业,那我想结果往往不如意。一家企业的安全问题,往往涉及多个专业,试想,如果都要专业,那检查组得配多少个专业的人呀!
因此,政府检查,就得以检查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为主,然后去现场验证一下其管理的效果,也不要求一定要把现场查个底朝天才行,抽查就行。如果还要更深入的检查,可以请技术专家过来协助,如电气方面的安全专家、化工方面的专家等,大可不必觉得自己不专业。在行政执法方面,政府检查人员肯定是要比技术专家和企业要专业的。
四、企业安全生产的几大系统
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里,可以分为以下几大子系统。在这里总结以下,一方面是方便企业管理人员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另一方面也是给监督人员一些参考。
1、目标与责任体系
目标与责任体系,是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框架的根本,涉及到企业安全管理目标、安全管理组织架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分工以及安全考核等。
这部分由文件和台账组成,文件部分很多企业分为两个,其一是安全生产责任管理规定,里面明确了企业的安全生产的目标、组织框架以及各部分的职责,有的会跟体系一样把目标单独出来,这点是无所谓的,只要内容有即可。其二是考核管理规定,又由考核管理的程序和考核标准两部分,考核标准是要可量化的,从职责部分细化而来。
台账部分,主要有任命书、责任书以及考核记录。责任书是每年都要重新签订,很多企业存在以下问题:1、没有每年签订;2、责任书的签订与组织框架不一致,往往是出现在组织框架里的,但又没有签责任书;3、主要责任人到底要不要签?其实如果主要责任人是可以不签的,但为了方便迎检,还是签一个吧!甲方是公司,乙方是组要负责人个人即可。
考核记录是很多企业都做不好的,主要是职责和考核标准没有弄好,没有可量化的指标,自然无从考核。按安全法规定,企业要建立全员责任制,就必须让参与安全管理的所有人都要进入责任体系里来,体系内的每一个人都要签责任书,必须有考核指标,有考核结果。
2、管理文件体系
管理体系,文件是分为三个层次的,即:程序文件、须知文件和操作规程。安全管理体系也一样,不过因为我国并没有强制执行体系,大可不必严格区分,分为两部分即可,一部分是管理性的文件,一部分是安全操作规程。具体内容就不细说了,管理文件基本都是相同的,安全操作规程各企业情况不同就有很大不同。ISO体系里有一个外来文件的跟踪是非常好的,安全管理体系里这块大家都不是很重视,往往会造成新颁布的法律法规没有得到及时培训和贯彻实施。
3、应急管理体系
应急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了应急管理规定、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和应急准备等。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大部分企业应急预案并不实用,预案都有,内容很多,主要是为了评审通过,然后就处之高阁了。其实最重要的部分是事故报告和预案启动部分,其他细节部分,基本是根据现场情况来确定,应急预案不是操作手册,我想大部分人不会要靠查阅预案才能够指导现场如何应急。但如何启动预案,什么情况下升级,以及每一级如何报告,联系谁,这些都应该是大家熟知的。二是应急准备,大部分企业都不知道如何做。其实所谓准备,就是一个随时可以进入应急的状态,包括了应急队伍的建立和培训,应急器材的配备和保养,应急设施的维护,一旦发出信号,大家可以按既定方案各就各位…,做得好的企业,应急演练是可以盲练的。
所以,应急管理的文件夹,可不是光光只有应急预案和每年两次应急演练记录哟!
4、培训教育体系
培训教育,分为三大块:
一是岗前培训,也就是工贸行业的三级培训,但有些行业不是按工贸一样搞三级培训的,比如交通运输行业,从业人员都是持证上岗的,他们持证培训的时间一般都很长,多的要两年,少的几个月。这是他们到企业,主要就是熟悉岗位的培训,而没有必要一定按工贸的标准来要求他们来做72学时的三级培训。岗前培训由行政部门负责。
二是日常安全培训。如果属于高危行业,那么每个月都要组织从业人员做一次安全培训,每次1~2学时。非高危行业,每年组织两次全员培训即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地方对于日常安全培训的学时是有明确要求的,比如深圳308号文,但这个文件的要求是把办公室管理人员和一线从业人员全部一视同仁的,我认为这是不合理的。对于涉及安全生产的管理人员、一线操作人员,可以每月或每季度组织培训,具体频次看是否高危。对于其他办公室管理人员,每年参加全员培训即可。日常安全培训由安全部门负责,其中涉及关键岗位培训的按第三点来操作。
三是关键岗位培训。这个为什么要单独拿出来说,因为关键岗位涉及到的内容会比较多,很多属于技术性的,但又跟安全生产有关,一般涉及关键操作岗位或管理岗位。他们的培训,应该由他们自己的部门来实施,安全部门做好记录和归档。关键岗位培训可以跟从业人员的定期培训结合到一起。
所有安全培训均如实记录,内容至少应当包括培训记录表、签到表、课件、培训照片、考核试卷以及考核反馈等。有很多企业往往把安全警示会当做安全培训来做记录,台账完全做不到以上要求的,安全警示会建议按会议来做记录。
关于全员培训,我想不止我一个人有疑惑,因为主管部门动不动就要求全员培训,但实际操作上又很难做到,我理解所谓全员,应当主要是指领导层、安全管理部门、生产部门和业务部门的人员,像财务、行政、商务等,完全没必要放进来,主要是在操作上不现实。既然要求是全员,那么就一定要体现是全员参与的,但光开展一次肯定是无法实现全员的,为了确保“全员“,那么就一定会有第二次、第三次…,这都需要时间,然而主管部门往往不给你时间,经常是昨天或今天上午发通知,下午下班前就要报培训情况,在只能是促进企业造假,希望我写的东西有关领导能看到,改进一下时限的要求,给企业一点时间。
5、风险控制体系
风险控制,就是双体系,包含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乍一看以为是什么新东西,其实即使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
风险分级管控,按处所识别危险源,然后辨识危险源有什么风险,就是大家脑洞打开,天马行空地想,可能会发生什么事,然后再根据LEC法来计算风险的水平。风险水平按照设定的等级,分为四个等级,一般最低的是没什么风险的,第二低是可接受,最高两个级别是不可接受的。每个风险,就得提出管控的措施来,要具体的措施,重点在于中高风险。然后不同等级的风险水平分别对应四种颜色,分别在厂区图上标识出来做公示。由于我所处的行业是交通行业,我们辨识风险时,不是对场所中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辨识,而是对交通行为的风险进行辨识,交通行为发生的场所是不固定的,关于四色图这块,该如何做?我建议是对交通行为可能造成的事故后果进行标识。
隐患排查治理,就是结合风险分级管控,有目的地去开展隐患排查,确保中高风险的各项管控措施到位,不发生严重事故。隐患排查要形成闭环,必须要完成整改。属于重大隐患的,要挂牌督办。
6、事故管理体系
企业的事故管理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依据事故等级划分,属于一般事故及以上的,都是政府管辖的,要按规定的时间要求向主管部门报告,报告的部分跟应急预案是重叠的。一般事故等级一下的事故,属于企业自己管辖的,也需要向企业安全管理机构报告,并由安全管理机构做调查。所有事故都要有事故报告,需要在内部做通报、做反思和奖惩,做分析与改进。这部分还涉及事故善后、保险与工伤管理。
如果要细分的话,可能还能分出几样来,但一个企业如果做好了以上几大体系,可以说安全生产管理算是做得比较完善了。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管理制度中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建立和健全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管理制度 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组织手段 也是贯彻安全生产方针、实现安全管理目标的有效载体。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中最基本的一项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根据“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原则明确规定各级领导、 各职能部门和各类人员在生产活动中应负的安全职责 有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不仅从制度上固定下来 而且增强了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心使安全管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专管成线、群管成网做到责任明确协调配合共同努力真正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实现公司安全管理目标。为此特制定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如下 1. 成立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名单另附 加强对公司安全生产的领导制定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检查、监督、考核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和推进安保体系的贯标 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名单由项目部自定报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备案 通过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检查考核充分履行管理职能增强全员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的能力使危险源和不利环境因素得到有效控制施工全过程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得到有效控制 确保安全管理 目标的实现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管理制度中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管理制度中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2.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机构和人员表1 层 别 领导或责任人 机构和其他人员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yeeedu.com/39279.html
评论列表(1条)
[…] 第一条为了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制定本条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