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桩基技术规范,最新版(2021)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个人心得

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201310.《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201518.《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2012个人用的工具书就只有张庆芳编写的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历年试题与考点分析和陈峥主编的全国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

我是2021年10月中旬同时参加二注结构和一注岩土(基础)考试,在十二月底和一月上旬查的成绩,以二注结构86/100(60分为合格线),一注岩土154/240(132分为合格线)通过考试,以一个本专业菜鸟视角说一下自己对这个考试的经验。

1考试简介

1.1报名

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以下简称二注)归于勘察设计类考试,报考时间约8月初,有效报考时间约半个月,一定要注意不要错过报考时间,身边有几个朋友都是看书看着看着忘报名了,所以建议七月底到八月初这段时间每天关注中国人事考试网报名通知,防止错过报名。考试时间约10月中旬左右,具体时间以届时人事考试网通知为准,一般在考试前几天可以开始打印准考证。报名条件是本专业毕业2年即可,以毕业证日期起算,考试报名采用承诺书制,满足毕业年限即可报名;部分省份在成绩出来后会对成绩合格的人员进行资格后审,需要在网站上传毕业证和工作证明等电子材料。

1.2价值

这一块我不是特别清楚,根据网上给出的报价以及个人的了解,二注结构唯一社保根据地区不同大概5~7万一年,一般用于小型设计院,检测机构等次级结构设计单位。不过有全职工作的话还是不建议大家挂靠,风险性不言而喻,如果挂你章的结构出现问题可能就要进去吃国家饭了。此外,被查出来证会被吊销,而且会影响正常工作,听朋友说他们院有个人在外面挂证被查出来了,今年年终奖全部被取消。我想很多人靠这个证可能是因为年限不够吧,在和我一个考场的人都是考二注的,年龄大概也就25~6岁,考一注一般要求本专业毕业5年(通过住建部评估的高校毕业4年),在这段真空期有个二注结构也不错,还可以给一注结构打好基础。本人打算以后从事检测加固工作,计划先拿二注结构+一注岩土,再根据需求报考一注结构。

1.3分值和内容

二注自2020年起由以往的80分满分(80道选择题,1分/道)改为100分满分(50道选择题,2分道),考试时间也从上下午各4小时改为上下午各3小时,考试时长为6小时。以本人体验来看,看上去每道题可用时间更多了,其实在考场中时间还是不够用,一般情况下是不能完成所有试题的,以本人为例,上午题有一道没来得及做,下午大概有3道题左右没做(然鹅其他做了的题几乎都对了)。但由于职业资格证是水平性考试,考90分拿的证书和60分证书是一样的,考得高也不会给你发小红花,所以建议在考试和复习过程中做一定取舍,提高自己复习时间的性价比。

考试内容按照板块分为六类,分别为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建筑工程桩基技术规范,木结构,地基与基础,高层抗震,相较于一注结构少了桥梁部分。分值分布为混凝土结构11道题(22分),钢结构11道题(22分),砌体结构与木结构6道题(12分,其中木结构一般为1道题,占值2分),地基与基础12道题(24分),高层10道题(20分)。我手里有一本近两年一注、二注的真题解析,发现一注和二注区别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一注题量更大,上午卷和下午卷均是40题,考试时间上午下午分别四小时,对体力和脑力的消耗非常大。

2 一注在木结构,砌体结构方面与二注相差不大,可在其他几个板块广度更大,考察深度更深,需要具备相当的结构力学知识。考察广度更大体现在会出预应力混凝土,会出包含加固规范知识点的题,钢结构中考察对混凝土板钢梁组合结构的计算。深度更深体现在陷阱更多,计算量更大,对考生对规范的熟悉深度要求更高,计算方法更贴合工程实际,例如2017版钢标更新了对二阶弹性分析的方法,在20年一注结构真题中就有考察,在高层中会考察考生的结构概念设计能力。此外很多题会结合结构力学考察,例如给出一个屋架,用截面法求出桁架内力后再进行截面计算或验算。

总结:在难度方面,二注结构的砌体结构,木结构,地基与基础与一注结构相仿,但在混凝土,钢结构,高层方面广度深度都小于一注结构,难度约为一注结构45~55%左右。备考二注可以给一注考试打下不错的基础。

2 资料准备

在此处列一下2021年考试用规范(注意:仅仅是2021年,后续可能还会增加新的规范),注意规范一定要用最新规范,一定!听说混凝土规范要进行更新,千万不要拿前朝的剑斩本朝的官。21年考试相对于原来的20本规范上新增了几本施工规范,虽然在考试过程中没有考察,但既然是官方书单,最好都准备好,以备不时之需。

习题册:《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历年试题与考点分析》 张庆芳 杨开主编

《全国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陈峥 苏丹 施岚(lan)青

1.《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2018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2012

3.《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2008(极其重要)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2010(2016 年版)(极其重要)

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2013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2011(极其重要)

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8.《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

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

10.《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2015

1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 -2018

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2010(2015 年版)(极其重要)

1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2011

1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2015

15.《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 149-2017

16.《钢结构设计标准》GB -2017(极其重要)

17.《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2015

18.《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2012

19.《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2001

20.《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2011(极其重要)

21.《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规范》-2014

22.《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2011

23.《木结构设计标准》GB -2017

24.《木结构施工规范》GB/T -2012

25.《木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2012

26.《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极其重要)

27.《烟囱设计规范》GB -2013

28.《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2015

考试使用的规范,其中蓝色那本是我打印的17版钢结构标准

其中我加粗的是我在做真题过程中每年都会用到的规范,最常用的规范我在后面加了(极其重要),应该说在刷题前,应当把我标记了极其重要的规范过一遍,大概知道遇到一道题的计算方法应该在哪个地方进行查阅。有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1.在我考试前一周,我在现目前所有的淘宝京东店上没有找到17版钢结构设计规范,建议在住建部官网上找到了17版钢标打印出来用作练习,在上考场前可以在闲鱼买一本盗版的钢标防止复印版被老师没收这种情况。

2.部分规范间可能存在冲突,但一定要以最新的为准,例如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是18年版的,对基本荷载组合系数进行了调整,永久荷载项从1.2改为1.3,可变荷载项从1.4改为1.5。然鹅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中仍然采用原有的1.2和1.4。

3.规范尽可能购买正版,盗版有两个问题,一是印刷质量差,可能在关键数据初出现印刷模糊或错误等现象,二是装订质量差,对于经常翻阅的规范,可能还没到考试书就散架了,所以建议购买正版规范。但是出于省钱的目的,对于几乎用不上的规范,如木结构施工规范等,可以在住建部官网上下载下来印刷后用白色封皮封装。考场上原则是只允许带入正规出版社出版的刊物,但考场的监考老师都是所在学校的学生,他们不会仔细查看翻阅你的规范,只要看上去像规范就可以了。千万千万不要主动向考官通报你的规范是印刷这种情况,因为不管你怎么说他都会没收掉你的规范,不打自招了属于是。(我在考场就遇到一个老哥说自己规范忘带在打印店重新打印的,结果监考小姐姐二话不说直接收掉)

4.会有规范间相互重叠的现象,例如高规,混规,抗规有多处是重合的,但分别又有些不同,建议在做某部分的时候尽量查阅那个部分对应的规范。例如在做混凝土结构部分时的时候不要去翻高层结构规范,因为在高规最前面有对使用范围进行规定,该规范只适用于10层及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住宅建筑等,你把高规套用在底层混凝土结构上肯定是不对的。

个人用的工具书就只有张庆芳编写的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历年试题与考点分析和陈峥主编的全国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第一本书主要用于初期习题练习和真题练习,第二本书给出了最近两年的真题和及其详尽的解析,用于临考前真题模拟测试。很多答主推荐的程序化答题手册,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这些我都没买,感觉看个人吧,我感觉这两本书完全够用了。 3.复习过程 我的复习主要分为三阶段:

一阶段:张庆芳这本习题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基础部分,主要由2010年前注册结构考试根据现行规范进行了改变,按照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砌体结构、基础、高层分为六个板块,总共大约600道题。刚开始看到题的时候感觉无从下手,所以我在进行各专题的练习前是从规范入手,大概花了几天对该部分规范进行了翻阅,大概知道这本书有哪些章节,每个章节主要包含了哪些内容,然后开始每天花约2个小时的时间完成20道习题,刚开始的时候正确率非常感人,可能做10道要错6~7道的水平,不过不用太在意,错的过程就是你踩坑的过程,例如第一次做题时判断一个框架结构属于几级框架,你不知道要查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规范选错了答案,然后看到解析发现医院属于重点设防类,应该提高一度进行设防,第二次你就知道要先查结构属于哪类建筑了。所以关键在于每天习题量不要贪多,做完你定下的任务目标就订正答案,然后总结反思,避免下次再踩坑。这个阶段对于本专业学生而言难度不大,考察内容与大学本科学的专业课知识大同小异,主要是对各类规范,考察知识点,陷阱进行学习。总而言之就是多算多练,这个阶段历时大概一个多月,熬过这个阶段基本就能通过六成了。

二阶段:这个阶段差不多对规范和考法有基本掌握,这个阶段应当进行综合训练。张庆芳习题集第二部分是近十年来的真题,考虑以前一套真题包含80道,试题量较大,对于上班族而言上下午都要花4小时是不现实的,这个阶段可以多做一些题,比如一天做40道题,在一天不同时段控制时间完成,但一定要确保按1小时10道题的速度完成。和前面相似,花两天完成一套真题,再花一天时间对错题进行总结。为确保能提前适应考试,该阶段应当计分,并应和考试一样在白纸上书写下过程,在保证选择选项正确的前提下做到过程正确。在练习的过程中,还可以用便利贴对经常考到的内容做标签,节省翻阅时间。我的做题情况是80分满分的情况下,能达到55~60分,一般做到这种情况就比较稳妥了。

用便利贴给规范做上标签

三阶段:这个阶段最多就算锦上添花了,花大概一周的时间,再看看自己多次做错的题,有时间最好总结在笔记本上。对于一些特定问题可以梳理一下思路,比如在不同条件时梁截面配筋应该怎么计算。然后在陈峥主编的全国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完成最近两年的真题,建议在周末完成,严格按照考试时间计时,完成后再仔细查看上面的解析,规范自己的解答过程,最后就可以上考场了。

4.考试

在考试前务必要准备好考试一切物品,包括规范建筑工程桩基技术规范,最新版(2021)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个人心得,准考证,身份证,计算器等必须物品。考试过程中是不允许带入有解答过程的习题集(其实完全没必要带,带了也绝对没时间翻);一般是用中等大小的行李箱装规范,到了考场后把所有书籍放在桌面上,然后把行李箱放前面。我还看到有些考生自己背了一个小书架来,方便自己拿放规范,我感觉没有必要,考生之前隔得很开,有充足的位置放置书籍;计算器建议用卡西欧100多元的那款,感觉提升计算效率还是挺有用的,考场上分秒必争,要尽可能节省时间。考试大可不必感到紧张,得90分和得60分拿的证是一样的,在考场上要懂得取舍,不要在一道题上纠结过多时间。为了避免多次看手表,可以以五道题35~40分钟为标准来控制时间。阅卷环节分为机读和人工两个阶段。机读没过60分则不进入人工阅卷环节,人工阅卷环节会对主要步骤进行查验,经过人工阅卷后仍在60分以上就算通过。但我感觉试题批的并不严格,因为上午我明确知道自己错了第一道题,后面有一道配筋验算的题我在过程中对次梁考虑了抗震承载力系数(其实是不应该考虑的),算出来的值比所有答案都小,就选得最小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过程不完全对,最后上午卷也只扣了我一道题的分。

以上乃是我在复习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和教训,观点仅代表个人,如有不当欢迎批评指正。如果想对考试复习有更深的了解,欢迎点进答主个人主页咨询。求各位看官给个三连吧,码字不易,祝大家新年快乐!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新书速递】《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 50497-2019现已上市!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编号为GB -2019,由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现已上市!本标准自2020年6月1日起实施,原《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2009同时废止。

点击图片购买

编制目的

为规范建筑基坑工程监测工作,保证监测质量,提供信息化施工和优化设计的依据,做到成果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证建筑基坑安全和保护基坑周边环境,制定本标准。

说明: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建设发展很快,尤其是高层建筑和地下工程得到了迅猛发展,基坑工程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技术水平也随着工程经验的积累不断提高。但是在基坑工程实践中,发现工程的实际工作状态与设计工况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设计值还不能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工程的各种变化,所以在理论分析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现场工程监测就显得十分必要。

基坑工程监测涉及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等,本标准不只是规范监测单位的监测行为,其他相关各方也应遵守和执行本标准的规定。

本次修订内容

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新书速递】《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 50497-2019现已上市!,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原国家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2009。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扩大适用范围,增加岩体基坑和土岩组合基坑监测以及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等特殊土基坑监测;

2.调整基坑工程监测实施范围的强制性条文规定;

3.调整第三方监测单位资格的规定;

4.增加对监测范围的规定;

5.增加对自动化监测的规定;

6.调整土质基坑现场仪器监测项目表;

7.增加岩体基坑工程监测项目表;

8.增加对土岩组合基坑工程监测项目的规定;

9.增加对爆破开挖的监测要求,增加爆破振动监测方法;

10.增加特殊土基坑工程巡视检查内容;

11.调整水平位移观测、竖向位移观测的精度要求,增加设备精度要求;

12.增加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法、静力水准法的技术规定;

13.调整对仪器监测项目监测频率的规定;

14.增加爆破振动监测频率的规定;

15.调整部分监测项目的预警值。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基坑及周边环境监测。对于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红黏土、冻土、盐渍土以及高灵敏性软土等特殊土和侵蚀性环境的基坑工程,尚应结合当地工程经验开展监测工作。

说明:

本标准适用于建(构)筑物地下工程开挖形成的基坑以及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及各种设施、管线、道路等的监测。

对于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红黏土、冻土、盐渍土以及高灵敏性软土等特殊土和侵蚀性环境的基坑及周边环境监测,尚应结合地方法规、标准及当地工程经验开展监测工作。侵蚀性环境是指基坑所处的环境(土质、水、空气)中含有对基坑支护材料(如钢材等)产生较严重腐蚀的成分,直接影响材料的正常使用及安全性能。

基坑工程监测影响因素

基坑工程监测应综合考虑基坑工程设计方案、建设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周边环境条件、施工方案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监测方案,精心组织和实施监测。

说明:

影响基坑工程监测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1)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方案;

(2)建设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包括岩土条件、环境条件等;

(3)邻近建(构)筑物、设施、管线、道路等的现状及使用状态;

(4)施工工期;

(5)气候条件;

(6)作业条件。

基坑工程监测要求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的影响,制定合理的监测方案,方案经审批后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由监测单位组织和实施监测。

内容赏析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yeeedu.com/40370.html

(0)
上一篇 2024年 3月 27日 下午3:08
下一篇 2024年 3月 27日 下午3:09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2条)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zhiyeeedu@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职业教育资格考证信息平台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