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8号
认证工作的公告
为促进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满足社会相关业界对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的需求,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认监委)决定开展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现将相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开展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的范围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划分具体的业务类别信息安全管理认证体系证书,根据我国现有条件分批开展。第一批开展认证的业务类别见附件一。
二、认证依据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以国家标准 GB/T .1《信息技术 服务管理 第1部分:规范》为认证依据。
三、资质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的认证机构可以申请开展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业务:
(一)经国家认监委批准具有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或其他信息技术相关领域的认证从业资格,或者有五年以上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经历且颁发信息技术类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200张以上。
(二)在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领域有10名以上专职审核员。专职审核员应符合下列条件:
1.是认证机构的正式职员;
2.有信息技术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取得相应的学位证书;或者有5年以上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全职工作经历;
3.有从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或其他信息技术相关领域认证经历,或者有2年以上信息技术类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经历;
4.取得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领域国家注册审核员资格。
(三)提交申请前一年内没有违法违规行为;
(四)管理体系认证能力符合基于GB/T 《合格评定 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的要求》的相关要求,且在提交申请前一个年度内的认可评审中没有严重不符合项;
(五)国家认监委规定的其他条件。
三、申请及审批程序
(一)符合条件的认证机构根据自身能力和条件选择适当的业务类别,通过《认证认可行政审批在线服务系统》提交申请。
(二)国家认监委按照法定程序对受理的申请进行审核,对符合从业条件的认证机构批准后考什么证赚钱多,在国家认监委网站上公布。
(三)获批准的认证机构在一年内应符合国家标准GB/《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机构的要求》。
四、工作要求
(一)国家认监委确定的认可机构应按照国家标准GB/建立相应的认可制度信息安全管理认证体系证书,关于开展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公告,并按国家认监委确定的《开展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的业务类别表》划分认可范围。国家认监委确定的认证人员注册机构应按国家认监委确定的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员条件建立相应的审核员注册制度。
(二)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机构应按照《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GB/标准及相应认可制度的要求建立认证管理制度,认证能力应符合GB/标准的要求。
(三)开展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业务应遵守国家对信息安全的相关管理规定。
(四)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机构应按照《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开展认证,并按照统一要求及时向国家认监委上报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相关信息。
附件:1.开展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的业务类别(第一批).doc
2.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pdf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二日
附件下载
开展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的业务类别(第一批)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
iso食品安全体系认证,ISO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条件
ISO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条件
ISO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条件
1. 产品生产企业应为有明确法人地位的实体,产品有注册商标,质量稳定且批量生产;
2. 企业应按GMP和ISO管理体系的要求建立和实施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
3. 企业在申请认证前,ISO体系应至少有效运行三个月,至少做过一次内审,并对内审中发现的不合格实施了确认、整改和跟踪验证。
企业建立ISO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落实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体系,有利于促进各项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实施,促使企业按照技术法规标准实施管理或组织生产,规范自身行为,从根本上提高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增强员工健康安全意识,有效控制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根据食品安全危害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可以在有效控制危害的同时,合理配置资源iso食品安全体系认证,ISO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条件,降低运营成本,减少浪费,提高效益。
ISO是一个适用于整个食品链工业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框架。它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从侧重对七项原理、GMP(良好生产规范)、SSOP(卫生标准规范)等技术方面的要求,扩展到整个食品链,并作为一个体系对食品安全进行管理考证培训机构,增加了运用的灵活性。
同时,ISO的条款编排形式与ISO一样,它可以与企业其他管理体系如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相结合,更有助于企业建立整合的管理体系。所以可以说ISO是原理在食品安全管理问题上由原理向体系标准的升级iso食品安全体系认证,更有利于企业在食品安全上进行管理。
为什么要做ISO认证?
ISO认证可以帮助企业
* 提升食品安全危害控制水平,提高系统食品安全管理能力;
* 促进满足合规要求,证实符合适用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要求;
* 证实符合食品安全各相关方要求,增强采购商、消费者信心,促进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采信;
* 按国际标准开展认证,促进国际认可与采信;
* 提高竞争力及市场形象, 消除贸易壁垒。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yeeedu.com/49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