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边坡工程技术标准,地产行业进入了黄金时代,在建筑施工期间存在有大量的技术规范,其中包括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其对于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深基坑的开挖工作存在很大的影响,所以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对于保障施工安全存在很大意义,那么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一般规定有哪些,下面为您介绍。
一、建筑边坡工程设计时应取得下列资料:
1 工程用地红线图、建筑平面布置总图、相邻建筑物的平、立、剖面和基础图等;
2 场地和边坡勘察资料;
3 边坡环境资料;
4 施工条件、施工技术、设备性能和施工经验等资料;
5 有条件时宜取得类似边坡工程的经验。
二、建筑边坡工程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被保护的建(构)筑物设计使用年限
规模大、破坏后果很严重、难以处理的滑坡、危岩、泥石流及断层破碎带地区建筑边坡工程技术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一般规定有哪些,不应修筑建筑边坡。
1 山区工程建设时应根据地质、地形条件及工程要求,因地制宜设置边坡考证含金量排行榜,避免形成深挖高填的边坡工程。对稳定性较差且边坡高度较大的边坡工程宜采用放坡或分阶放坡方式进行治理。
2 当边坡坡体内洞室密集而对边坡产生不利影响时,应根据洞室大小和深度等因素进行稳定性分析,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
3 存在临空外倾结构面的岩土质边坡,支护结构基础必须置于外倾结构面以下稳定地层内。
4 边坡工程平面布置、竖向及立面设计应考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做到美化环境,体现生态保护要求。
5 当施工期边坡变形较大且大于规范、设计允许值时,应采取包括边坡施工期临时加固措施的支护方案。
6 对已出现明显变形、发生安全事故及使用条件发生改变的边坡工程,其鉴定和加固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鉴定与加固技术规范》GB 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 下列边坡工程的设计及施工应进行专门论证:
1 高度超过本规范适用范围的边坡工程;
2 地质和环境条件复杂、稳定性极差的一级边坡工程;
3 边坡塌滑区有重要建(构)筑物、稳定性较差的边坡工程;
4 采用新结构、新技术的一、二级边坡工程。
综上所述,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的一般规定对于建筑施工阶段是一个重要的规范,它对于建筑施工过程提供了严格的技术要求,只有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才能最基本的保证施工的安全要求。如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咨询本网站。
建筑工程边坡规范201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30-2013
for
GB -2013
主编部门: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4年6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195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2013,自2014年6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1.3、3.3.6、18.4.1、19.1.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2002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3年11月1日
前 言
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7]125号)的要求考证培训机构,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2002。
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边坡工程勘察;5.边坡稳定性评价;6.边坡支护结构上的侧向岩土压力;7.坡顶有重要建(构)筑物的边坡工程;8.锚杆(索);9.锚杆(索)挡墙;10.岩石锚喷支护;11.重力式挡墙;12.悬臂式挡墙和扶壁式挡墙;13.桩板式挡墙;14.坡率法;15.坡面防护与绿化;16.边坡工程排水;17.工程滑坡防治;18.边坡工程施工;19.边坡工程监测、质量检验及验收。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明确临时性边坡(包括岩质基坑边坡)的有关参数,(如破裂角、等效内摩擦角等)取值,给出临时性边坡的侧向压力计算;
2.将锚杆有关计算(锚杆截面、锚固体与地层的锚固长度和杆体与锚固体的锚固长度计算)由原规范的概率极限状态计算方法转换成安全系数法;
3.调整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方法:圆弧形滑动面稳定性计算时推荐采用毕肖普法,折线形滑动面稳定性计算时推荐采用传递系数隐式解法;
4.增加分阶坡形的侧压力计算方法,给出了抗震时边坡支护结构侧压力的计算内容;
5.对永久性边坡的岩石锚喷支护进行了局部修改完善建筑工程边坡规范2013,补充了临时性边坡及坡面防护的锚喷支护的有关内容;
6.增加扶壁式挡墙形式,补充有关技术内容;
7.新增“桩板式挡墙”一章,给出了桩板式挡墙的设计原则、计算、构造及施工等有关技术内容;
8.新增“坡面防护与绿化”一章,规定了坡面防护与绿化的设计原则、计算、构造及施工等有关技术内容;
9.将原规范第3.5节“排水措施”扩充成“边坡工程排水”一章,规定了边坡工程坡面防水、地下排水及防渗的设计和施工方法;
10.将原规范第3.6节“坡顶有重要建(构)筑物的边坡工程设计”与第14章“边坡变形控制”合并,形成本规范的第7章“坡顶有重要建(构)筑物的边坡工程”,规定了坡顶有重要建(构)筑物边坡工程设计原则、方法、岩土侧压力的修订方法,抗震设计及安全施工的具体要求;
11.修改工程滑坡的防治,删除危岩和崩塌防治内容;
12.对边坡工程监测、质量检验及验收进行局部修改完善,并给出了边坡工程监测的预警值。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建筑工程边坡规范201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30-2013,由重庆市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重庆市设计院(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31号,邮政编码:)。
本规范主编单位:重庆市设计院
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重庆交通大学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重庆市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监督站
重庆大学
重庆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郑生庆郑颖人 黄强 陈希昌 汤启明 刘兴远 陆新 胡建林 凌天清 黄家愉 周显毅 何平 康景文 贾金青 李正川 沈小克 伍法权 周载阳 杨素春 李耀刚 张季茂 王华姚刚 周忠明 张智浩 张培文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滕延京钱志雄 张旷成 杨斌 罗济章 薛尚铃 王德华 钟阳 戴一鸣 常大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yeeedu.com/49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