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师范学院,湖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教授

1、1984-1987年在湖北师范学院历史系历史教育专业学习2、1999-2002年在武汉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5、湖北师范学院创新团队项目《鄂东矿冶文化研究》(2008年)。9、2009年获湖北师范学院“十大科研先进工作者”。

学习经历播报

编辑

1、1984-1987年在湖北师范学院历史系历史教育专业学习

2、1999-2002年在武汉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3、2003-2006年在武汉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1]

任教课程播报

编辑

1、中国现代史

2、史学论文写作

3、社会学概论 [1]

出版图书播报

编辑

科研成果播报

编辑

(一)科研论文

1、《民国时期田赋征收人员的结构及其素质考察》,《民国档案》,2005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现史2005年第11期全文转载)。

2、《民国时期国人对公共卫生建设的认识》湖北师范学院,《安徽史学》2008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现史2008年第12期全文转载)。

3、《抗日战争时期鄂豫边区农民对减租减息的心态》湖北师范学院,湖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5年第3期摘录)。

4、《武汉会战前的湖北防空建设述论》,《民国档案》2007年第4期。

5、《沉重历史的厚实之作——》,《江汉论坛》2007年第12期。

6、《民国时期传染病防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华医史杂志》2008年第3期。

7、《武汉会战前的湖北抗日救亡运动述论》,《理论月刊》2008年第7期。

8、《武汉会战前的湖北交通建设述论》,《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9、《亲情党性修养——读有感》,《党史天地》2008年第1期。

10、《民国时期法定传染病病种考析》,《中华医史杂志》2007年第4期。

11、《抗日战争时期湖北后方国统区民众负担考察》,《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12、《1927—1937年湖北田赋赋额状况考察》,《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7期。

13、《武汉会战前的武汉防空建设述论》,《江汉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二)参编教材或专著

1、《民国时期的传染病与社会》(专著,43万字)考什么证赚钱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2、《转型中的世界与中国》(副主编),武汉出版社2008年2月。

3、《湖北抗日战争史》(参编7万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三)主持、主研课题

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国时期公共卫生建设研究》()。

2、湖北省教育厅项目《民国时期传染病防治与社会变迁研究》()。

3、湖北省教育厅项目《黄石市高校资源共享研究》(2010年)

4、湖北师范学院重点项目《民国时期传染病防治研究》(2006年)。

5、湖北师范学院创新团队项目《鄂东矿冶文化研究》(2008年)。 [1]

获奖情况播报

编辑

1、2011-2012年,黄石市优秀班主任,黄石市第六届社学优秀成果论文二等奖。

2、2011年,黄石市优秀教师。

3、2010年、2012年获黄石市第六届、七届社学优秀成果论文二等奖。

4、2009年11月获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论文三等奖指导教师。

5、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2年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一等奖指导教师。

6、2007年、2009年获湖北省第六届、第七届大学生“挑战杯”论文一等奖指导教师。

7、2007年获湖北师范学院“传帮带”先进个人。

8、2007年、2009年获湖北师范学院秀班任。

9、2009年获湖北师范学院“十大科研先进工作者”。

10.2013年获黄石市五一劳动奖章。 [1]

湖北师范大学第二学士学位,1、1984-1987年在湖北师范学院历史系历史教育专业学习

联系地址:湖北省黄石市磁湖路11号,湖北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邮政编码:

二.学习经历

1、1984-1987年在湖北师范学院历史系历史教育专业学习

2、1999-2002年在武汉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3、2003-2006年在武汉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三.任教课程

1、中国现代史

2、史学论文写作

3、社会学概论

四.科研成果

(一)科研论文

1、《民国时期田赋征收人员的结构及其素质考察》,《民国档案》,2005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现史2005年第11期全文转载)。

2、《民国时期国人对公共卫生建设的认识》湖北师范大学第二学士学位,《安徽史学》2008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现史2008年第12期全文转载)。

3、《抗日战争时期鄂豫边区农民对减租减息的心态》,《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5年第3期摘录)。

4、《武汉会战前的湖北防空建设述论》,《民国档案》2007年第4期。

5、《沉重历史的厚实之作——》,《江汉论坛》2007年第12期。

6、《民国时期传染病防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华医史杂志》2008年第3期。

7、《武汉会战前的湖北抗日救亡运动述论》,《理论月刊》2008年第7期。

8、《武汉会战前的湖北交通建设述论》学什么技能好,《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9、《亲情党性修养——读有感》湖北师范大学第二学士学位,1、1984-1987年在湖北师范学院历史系历史教育专业学习,《党史天地》2008年第1期。

10、《民国时期法定传染病病种考析》,《中华医史杂志》2007年第4期。

11、《抗日战争时期湖北后方国统区民众负担考察》,《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12、《1927—1937年湖北田赋赋额状况考察》,《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7期。

13、《武汉会战前的武汉防空建设述论》,《江汉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二)参编教材或专著

1、《民国时期的传染病与社会》(专著,43万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2、《转型中的世界与中国》(副主编),武汉出版社2008年2月。

3、《湖北抗日战争史》(参编7万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三)主持、主研课题

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国时期公共卫生建设研究》()。

2、湖北省教育厅项目《民国时期传染病防治与社会变迁研究》()。

3、湖北省教育厅项目《黄石市高校资源共享研究》(2010年)

4、湖北师范学院重点项目《民国时期传染病防治研究》(2006年)。

5、湖北师范学院创新团队项目《鄂东矿冶文化研究》(2008年)。

五.获奖情况

1、2011-2012年,黄石市优秀班主任,黄石市第六届社学优秀成果论文二等奖。

2、2011年,黄石市优秀教师。

3、2010年、2012年获黄石市第六届、七届社学优秀成果论文二等奖。

4、2009年11月获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论文三等奖指导教师。

5、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2年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一等奖指导教师。

6、2007年、2009年获湖北省第六届、第七届大学生“挑战杯”论文一等奖指导教师。

7、2007年获湖北师范学院“传帮带”先进个人。

8、2007年、2009年获湖北师范学院秀班任。

9、2009年获湖北师范学院“十大科研先进工作者”。

10.2013年获黄石市五一劳动奖章。

湖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湖北师范大学VS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谁才是真正的湖师大?

很多外省的朋友,想报考湖北师范类院校,但又对湖北师范类高校不太了解!

杂货君就来谈谈网上这两所颇具争议的高校!

学校简介和师资力量:

1、湖北师范大学位于湖北省黄石市,是一所以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为主要学科门类,以教师教育为特色,以服务基础教育为主体的省属重点本科高等师范院校,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建设高校、湖北省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

设有19个教学科研单位,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湖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10个专业学位硕士点,72个本科专业。建有1个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3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6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2、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教育学、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为支撑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是湖北省教师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为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高校、湖北省首批“优师计划”主培学校和“湖北省2011计划”牵头高校。

设有15个二级学院,55个普通本科专业。

3、从综合各种资料可以得出结论:

优点:湖北师范大学是老牌一本师范类大学考证含金量排行榜,设有很多硕士点,师资力量雄厚,学风好,考研成功率高!缺点:学校不在省会,而是在旁边几十公里外的黄石市,似乎号召力不足?

缺点: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是最初是以成人教育为主的高校,没有硕士点,师资力量一般,学风一般,考研成功率一般!优点:学校在省会湖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湖北师范大学VS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谁才是真正的湖师大?,名气更大,理科分数线比湖北师范大学大学更高。

杂货君认为:湖北师范大学作为湖北仅次于华中师范大学的高校,实力强大、发展势态良好。而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虽然处在武汉,但学校各方面都弱于湖北师范大学,与黄冈师范学院档次相当。

湖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汪国胜:男,1958年生,湖北大冶人。1982年1月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并留校任教,1989年获文学硕士学位,200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华中师范大学二级教授、桂岳卓越教授、博士生导师,语言研究所名誉所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华中师范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主任,《汉语学报》主编,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湖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全国汉语方言学会常务理事,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理事,全国高等学校现代汉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韩国中国语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北“语保”项目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汉语语法和汉语方言,也研究汉语修辞和语言教育问题。先后主持国家和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语委项目18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教育部社科研究重大项目2项及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出版《大冶方言语法研究》、《语言教育论》(主编)等著作4部,合著和参编著作(含教材)40余部,在《中国语文》、《方言》、《语言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曾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优秀教材奖二等奖1项,被授予“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奖·先进个人”、“湖北省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一、主要科研项目

(一)主持项目

01.大冶方言语法研究(国家“八五”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990)

02.鄂东南方言语法研究(教育部“八五”社科规划项目,1993)

03.大冶方言句法研究(国家“九五”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996)

04.湖北方言语法的“三角”研究(湖北省“九五”社科规划项目,1997)

05.湖北东南方言语法比较研究(教育部“九五”社科规划项目,1998)

06.面向21世纪的高校语言教材编写和语言教育研究(教育部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00)

07.我国百部方言专著语法语料的梳理分类与择点比较(教育部“十五”社科规划项目,2001)

08.高校《大学语文》教材语言教育问题之研究(教育部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05)

09.湖北东北片语言问题研究(教育部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09)

10.湖北省农村语言文字使用状况调查研究(湖北省语委项目,2014)

11.澳门法律文书中文翻译中的语法问题(国家语委“十二五”科研规划项目,2015)

12.湖北中西片语言问题研究(教育部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15)

13.湖北汉语方言调查项目管理(国家语委项目,2017)

14.湖北方言及汉语方言语法比较研究(教育部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17)

15.中国语言资源集·湖北(国家语委项目,2019)

16.湖北口头文化的采录整理与数据库建设(中国语言保护工程专项考什么证赚钱多,2020)

17.湖北濒危汉语方言调查项目管理(国家语委项目,2021)

18.第一次全国汉语方言普查成果汇编·湖北(国家语委项目,2021)

19.汉语方言语法的择点考察与比较研究(教育部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22)

(二)参与项目

20.现代汉语句法语义“普-方”比较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01)

21.20世纪汉语词汇学和汉语语用学的总结与研究(教育部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04)

22.湖北东南片语言问题研究(教育部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08)

23.新形势下国家语言文字发展战略研究(教育部社科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10)

24.全球华语语法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11)

25.汉语方言的比较范畴和否定范畴(教育部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12)

26.苏皖鄂赣江淮官话与周边方言的接触演变研究及数据库建设(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19)

二、主要科研成果

(一)主要论文

01.《说“每每”》,《中国语文天地》1988.1

02.《不能因情失理》(署名旺盛),《语文教学与研究》1988.1

03.《湖北大冶(金湖)方言音系》,《华中师大研究生学报》1989.2

04.《时间词“刚刚”的多角度考察》(合作),《中国语文》1990.1

05.《当阳方言的语法特点》,《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0.5

06.《大冶金湖话的“的”“个”和“的个”》,《中国语文》1991.3

07.《“既然”句的顺逆结果与转折词》,《语言学通讯》1991.1-2

08.《从义素的构成看词的同义和反义》,《高师函授学刊》1991.5

09.《也谈“刚刚”和“刚才”》(署名旺盛),《语文教学与研究》1991.10

10.《言语交际中的主体表达与客体反应》(笔名旺盛),《修辞学习》1992.3

11.《大冶话的程度副词“闷”》,《方言》1992.2

12.《大冶话的“很”类程度副词》(上),《语言学通讯》1992.3-4

13.《大冶话的“倒”字及其相关句式》,《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5

14.《谈谈语形规范和语形变异》,《高师函授学刊》1992.7

15.《湖北大冶方言的语缀》,《方言》1993.3

16.《言语表达中的语言变异》,《高师函授学刊》1993.1

17.《大冶话的“很”类程度副词》(下),《语言学通讯》1993.1-2

18.《毛泽东著作中比喻的结构类型》,《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3.5

19.《大冶话的物量词》,《语言研究》1993.2

20.《大冶话的人称代词》,《语言学通讯》1993.3 4

21.《“既然”句的前提及推论形式》,《荆州师专学报》1994.1

22.《大冶方言语法札记》,《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4.2

23.《修辞教学应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修辞观》,《云梦学刊》1994.2

24.《大冶话里的状态形容词》,《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94.2

25.《汉语“被”字式的历史演进》,《高师函授学刊》1994.3

26.《湖北大冶方言的语气词》,《方言》1995.2

27.《词的音节与同义词选择》(笔名旺盛),《修辞学习》1995.6

28.《大冶话的情意变调》,《中国语文》1996.5

29.《语言文字应用研究的广阔天地》(合作),《语言文字应用》1996.4

30.《大冶话做补语的“倒”和后附成分“倒”》,载《汉语方言体貌论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31.《“八五”期间的现代汉语语音研究》,载《中国语言学现状与展望》,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

32.《新时期的全新探索──〈汉语语法学〉读后》(署名旺盛),《语文教学与研究》1997.5

33.《现代汉语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和目标》(合作),《语文建设》1997.12

34.《可能式“得”字句的句法不对称现象》,《语言研究》1998.1

35.《仿拟新例》(笔名旺盛),《语文建设》1998.10

36.《湖北方言的“在”和“在里”》,《方言》1999.2

37.《大冶方言表示可能的“得”字句》,载《立说传薪风雨人——庆祝詹伯慧教授从教45周年》,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3

38.《标点符号概说》,《高等函授学报》1999.6

39.《饰语的分说及其效果》,《汉语学报》2000.1

40.《新时期以来的汉语方言语法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0.3

41.《湖北大冶方言的双宾句》,《语言研究》2000.3

42.《湖北大冶方言的比较句》,《方言》2000.3

43.《大冶方言的“把”字句》,《中国语言学报》(第10期)2001

44.《关于现代汉语教学的几点思考》湖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2.1

45.《修辞效果评价问题的思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5

46.《从语法角度看〈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方言》2003.4(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04.2)

47.《湖北大冶方言人称代词的变调》,《中国语文》2003.6

48.《新世纪汉语方言语法研究之走势》,《21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商务印书馆2004

49.《关于多重复句的分析》(合作),《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6

50.《2005年的汉语方言研究》(合作),《汉语学报》2006.4

51.《中学修辞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合作),《湖北社会科学》2007.8

52.《汉语方言的语法变调》,《汉语方言语法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3.《汉藏语研究大有作为》,《汉藏语学报》创刊号(2007)

54.《汉语学科的现状与发展》,《长江学术》2008.4

55.《汉语修辞学研究的思考》,《汉语学报》2008.4

56.《新时期的汉语修辞研究》(合作),《湖北大学学报》2009.3(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10.1)

57.《读〈语法问题献疑集〉》,《光明日报》2009年12月7日

58.《修辞教学的目标定位》,《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0.2

59.《湖北大冶方言两种特殊的问句》,《方言》2011.1

60.《研究路数与理念的升华——读邢福义〈语法问题献疑集〉》,载《炎黄文化研究》第11辑,大象出版社2010.11

61.《从轻动词角度看现代汉语离合词》(合作),《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1.2(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11.6)

62.《江汉平原方言语音的几个特点》(合作),《方言》2011.3

63.《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相关问题的反思》,《湖北大学学报》2011.4

64.《大冶方言的有定成分“a”》,《语言研究》2012.2

65.《全球华语语法研究的基本构想》(合作),《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6(《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3.1)

66.《开封方言表示可能的“得”和“得能”》(合作),《语言研究》2013.4

67.《汉语方言的“动词重叠式+补语”结构》(合作),《汉语学报》2013.4(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14.7)

68.《客家山歌的生态语言学考察》(合作),《南昌大学学报》2014.4

69.《谈谈方言语法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4.5(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14.12)

70.《“可以说”向弱断言成分发展的主观化历程》(合作),《湖北大学学报》2014.6(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15.3);又载《汉语语序问题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71.《构式“要多A有多A”的跨句语法化》(合作),《语文研究》2015.2(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15.12)

72.《关于湖北方言研究》(合作),《汉语学报》2015.3

73.《大冶方言的“在里”和“过来”》,《华中学术》2016.4

74.《从地域文化看武汉方言》(合作),《汉语学报》2016.4(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17.3)

75.《“从来”和“历来”的共性表现与语值分工》(合作),《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16.5

76.《华语语法研究的若干问题》,《语言战略研究》2017.1

77.《让步复句的配套关联标记的演变》(合作),《对外汉语教学》总第17期(2017)

78.《世界语言学界的中国声音》(合作),《光明日报》(语言文字版)2017年4月9日

79.《辉县方言的比较句》(合作),《汉语学报》2017.3

80.《湖北方言说略》,《华中学术》2017.4

81.《向学无遗力文章若天成——读〈邢福义语言学文选〉》(合作),《中国图书评论》2017.9

82.《基于使用的语言观下频率对图式构式的建构作用》(合作),《语言教学与研究》2018.4(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18.12)

83.《方言识别的复杂性与方言划分的相对性》,《语言战略研究》2018.2

84.《语保工程湖北项目的规划与实施》,《华中学术》2018.4

85.《汉语方言“VP-Neg”问句的类型及分布》(合作),《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8.5(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19.3)

86.《〈寄父家书〉:邢福义先生的家国情怀》,《中华读书报》2018年第11月21日第7版

87.《汉语方言的是非型正反问句》(合作),《方言》2019.1

88.《关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思考》,《长江学术》2019.1

89.《说“领衔”》(合作),《光明日报》(语言文字版)2019年1月26日12版

90.《莫让方言成为消失的历史》,《光明日报》(语言文字版)2019年4月20日8版

91.《一种方言的消亡意味着一种文化的丧失》,《长江日报》2019年5月7日13版

92.《汉语方言的“儿类”小称》(合作),《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20.2(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20.8)

93.《从连词“或”看澳门中文立法语言的规范化》(合作),《汉语学报》2020.3

94.《“这么/那么+A”指代和程度的非完句效应》,载《博学近思知行兼举——田小琳先生八秩荣庆文集》(合作),(香港)和平图书有限公司出版2020.5

95.《汉语否定标记的语义指向》(合作),《语言研究》2020.4

96.《祁东方言的先事助词“着”和“才”》(合作),《语文研究》2021.1

97.《语法与邻里之间》,《长江学术》2021.1

98.《湖北口头文化的采录与整理》,《华中学术》2021.4

99.《语法研究的理论创新和学术追求——邢福义先生的汉语语法研究》,《汉语学报》2023.4(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24.4)

100.《汉语方言处置和被动标记同形的分布、演变及诱因》(合作),《语文研究》2024.3

(二)主要著作(含教材)

01.《汉语写作》(参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02.《聋儿语言康复教程》(参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03.《应用汉语教程》(参编),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04.《汉语辞格大全》(参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3

05.《中学汉语》(第四册,对外汉语教材),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06.《学生成语词典》(参编),湖北辞书出版社1993

07.《毛泽东著作语言论析》(参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3

08.《大冶方言语法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09.《标点正误》,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10.《理论语言学教程》(参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11.《公关语言》(参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2.《文化语言学》(参著,增订本),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13.《艺术语言辞典》(副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

14.《现代汉语语法修辞专题》(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5.《现代汉语》(第二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6.《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2005》(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7.《语言教育论》(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8.《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2006》(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9.《汉语方言语法研究》(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0.《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2007》(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1.《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第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2.《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2008》(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3.《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语言学卷)(第二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4.《大学语文》(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5.《〈大学语文〉教师手册》(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6.《汉语重叠问题》(第一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7.《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2009》(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8.《汉语听与说——入门篇》(第一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9.《现代汉语》(小教版)(第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0.《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2010》(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1.《现代汉语》(第2版)(第二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2.《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2011》(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3.《优秀作文评点》(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13

34.《湖北方言研究丛书》(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023

35.《〈现代汉语〉考研辅导与习题集》(第一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36.《现代汉语》(副主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7.《汉语语序问题研究》(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8.《现代汉语》(小教版,第2版)(第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39.《汉语方言语法研究丛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2024

40.《全球华语语法·香港卷》(副总主编),商务印书馆2021

41.《大学语文》(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22

42.《全球华语语法·马来西亚卷》(副总主编),商务印书馆2022

43.《全球华语语法·美国卷》(副总主编),商务印书馆2022

44.《大冶方言语法研究》(增订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

45.《湖北方言调查报告》(6册,赵元任等著,汪国胜整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3

46.《全球华语语法·新加坡卷》(副总主编),商务印书馆2023

47.《中国语言资源集·湖北》(10册,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

48.《抬头是山路在脚下——邢福义先生纪念文集》(第二主编),商务印书馆2024

49.《现代汉语》(第三版)(第二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

50.《湖北方言》(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4

三、教学科研获奖

01.《大冶方言语法研究》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02.《湖北方言的“在”和“在里”》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03.《语言教育论》获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8)

04.“现代汉语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研究”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1)

05.“面向21世纪的高校语言教材编写与语言教育研究”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4)

06.“面向21世纪的高校语言教材编写与语言教育研究”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6)

07.获教育部和国家语委“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奖·先进个人”(2020)

08.《现代汉语》(小教版,第2版)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奖二等奖(2022)

湖北师范大学是,黄冈师范学院深度融入地方发展纪实

机电学院专家团队与企业合作研发自动钢结构涂装生产线,项目成果在20家企业应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0.92亿元;

化学化工学院博士站专家团队与楚维药业合作联合申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8个,攻破左旋肉碱合成技术难题;

生物与农业资源学院在湖北省黄冈市建立油菜示范基地12个、面积8000亩,辐射带动该市近8万亩同类资源得到开发利用,每年为贫困山区增收8000余万元……

这是近日黄冈师范学院对外发布的数据。

近年来,地处革命老区的黄冈师范学院主动融入黄冈“主城崛起、两带协同、多点支撑”市域发展布局,聚焦“863”产业体系,以人才链之“强”,激发创新链之“活”,托举产业链之“优”。

以人才链构筑创新链

引进一个人才,催生创新热潮,带动一方产业。

武汉理工大学程晓敏教授是材料科学领域著名专家,主持“863”“97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课题10余项。2018年,黄冈师范学院通过柔性引才政策,聘任其为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院长。

入驻黄冈后,他带领团队根据黄冈企业技术需求开展科研,将科研成果转化在产业一线。仅与湖北兴和电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国内领先的新型无机矿物全浇注绝缘管母线,其项目投产后便可新增销售收入3100万元。

像程晓敏一样,越来越多高层次人才聚集” =”” =”list-: none; : 0px; : 0px; : 0px ; -: none; : ;”>黄师、服务黄冈,为创新发展” =”” =”list-: none; : 0px; : 0px; : 0px ; -: none; : ;”>蓄力赋能。

学校实施“百名博士引进工程”、人才高原高峰“两高”发展战略,引进博士309名。探索柔性引才机制,对高层次人才,实行长” =”” =”list-: none; : 0px; : 0px; : 0px ; -: none; : ;”>聘、短” =”” =”list-: none; : 0px; : 0px; : 0px ; -: none; : ;”>聘、特聘、荣誉聘用和项目聘用相结合的多元化聘用制度。

与此同时,学院对照黄冈产业地图调整产业结构,组建了基础教育与区域文化、种质资源与特色农业、绿色与智能制造3个省级重点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顺丰航空产业学院”“华为ITC产业学院”“蓝桥软件技术学院”,新开办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飞行器制造工程、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中药学、物流管理6个新专业,并成立李时珍学院(中医中药学院),着力于培养一批能扎根黄冈的高质量人才。

以创新链支撑产业链

在麻城市木子店镇黄泥坳村湖北金顶循环农业产业园食用菌种植基地的出” =”” =”list-: none; : 0px; : 0px; : 0px ; -: none; : ;”>菌大棚里,一排排菌棒上一丛丛饱满厚实的香菇,生机勃勃。

以前,这儿的人们也种食用菌,但不成规模、效益不高。2019年6月,黄冈师范学院生物与农业资源学院教授郑永良回乡创业,打造从种植创新、菌棒生产、产品的精深加工及回收的全产业链湖北师范大学是,让科研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他变废为宝,指导农民用芭茅、木屑、秸秆等废弃物制作菌棒,培养香菇、栗蘑、羊肚菌、木耳等食用菌。

他创新模式,将自己多年研究的稻菌连作技术运用到食用菌栽培,既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发展了乡村振兴产业湖北师范大学是,黄冈师范学院深度融入地方发展纪实,又解决了粮食安全问题。

如今,郑永良带动该地200余户群众和种植大户参与食用菌的种植和生产,仅这一项,户均实现增收1万元左右。

郑永良的故事只是一个缩影。黄冈师范学院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抓手,以“创新链”支撑“产业链”。

围绕黄冈大健康产业,生物与农业资源学院何峰博士团队深入蕲春,助力蕲艾产业强链补链;围绕新能源产业,化学化工学院冉敬文教授团队将“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成果转化,满足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围绕医药化工产业,化学化工学院博士站专家团队为” =”” =”list-: none; : 0px; : 0px; : 0px ; -: none; : ;”>楚维药业攻破左旋肉碱合成技术难题,破解产业发展中的“关键一环”……

产业链上加快“纸变钱”

走进位于团风工业园的湖北精诚钢构新建的自动喷涂线车间,映入眼帘的是长达270米的环形输送带。从自动完成上件、喷涂、烘干、检测到下件打包全过程仅需2个小时,一批高质量的钢结构涂装件便新鲜出炉。

这是我国第一条完全意义的钢结构涂装自动线,颠覆钢结构原始涂装生产工艺的智能化装备,由湖北精诚” =”” =”list-: none; : 0px; : 0px; : 0px ; -: none; : ;”>钢构有限公司科技副总、黄冈师范学院喻国铭教授带领他的团队研发而成。

以前17名工人的涂装车间,年产量最多5万只型钢,现在只需2名工人,年产量达25万只型钢,可节省30%的油漆。该成果荣获2018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在浙江” =”” =”list-: none; : 0px; : 0px; : 0px ; -: none; : ;”>百安固金属屋面有限公司、湖北恒通石化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得到应用,近三年产生的新增效益超过10亿元。

这是黄冈师范学院紧扣本地重点产业强链补链需求,加快“纸变钱”,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生动实践。

学校与黄冈市政府、中科院武汉分院共建湖北省中科产业技术研究院考证培训机构,目前已转化科技成果20余项,孵化企业3家,并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

人才在黄师,转化在企业。黄冈师范学院一大批专家教授把论文写在黄冈大地上,一项项科技成果“落地生金”,为黄冈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黄师担当”!(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程” =”” =”list-: none; : 0px; : 0px; : 0px ; -: none; : ;”>墨通讯员 余艳军)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yeeedu.com/64316.html

(0)
上一篇 2025年 2月 12日 下午3:04
下一篇 2025年 2月 12日 下午3:0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zhiyeeedu@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职业教育资格考证信息平台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