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2024研究生报名人数,关于做好2024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工作的通知

根据教育部和我校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现就我校做好2024年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推荐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全校“推免生”工作原则参照《西北师范大学推荐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修订)》(西师发〔2018〕19号)执行。

各有关单位、各位同学:

根据教育部和我校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现就我校做好2024年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推荐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组织领导

学校研究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指导学校推免生推荐工作。研究生院负责具体实施,校纪委负责监督,教务处负责学业成绩计算和审定,党委学生工作部负责竞赛获奖和荣誉表彰等奖项审定。

学院成立推免工作小组,院长任组长,成员由相关工作负责领导和教师代表等组成。推免工作小组研究制定本学院推免实施方案,具体负责本学院推荐工作。

二、推荐对象

纳入国家普通本科招生计划录取的2024届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含专升本、第二学士学位、独立学院和委培定向就业学生)并符合其他“推免生”推荐条件。

三、推荐原则

全校“推免生”工作原则参照《西北师范大学推荐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修订)》(西师发〔2018〕19号)执行。

四、推荐类型

(一)普通推免生

普通推免生选拔工作依据教育部及我校相关规定执行。

(二)“研究生支教团”专项

“研究生支教团”选拔工作依据《关于组建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第26届(2024-2025年度)研究生支教团有关工作的通知》(全国项目办发〔2023〕2号)文件执行。

“研究生支教团”实行“1+基本学制”培养模式,即支教服务一年,经项目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后,注册研究生学籍,根据接收“推免生”基本学制和专业攻读我校硕士研究生。

(三)“本硕一体化”卓越中学教师专项

“本硕一体化”卓越中学教师选拔工作依据《西北师范大学“本硕一体化”卓越中学教师培养项目实施办法(试行)》(西师发〔2018〕89号)文件执行。

推荐范围: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专业不限,非以上所列学院学生,不得申请推荐。接收专业:以上学院对应的教育硕士专业。

“本硕一体化”签订培养协议书,实行“3+1+2”培养模式,即本科阶段学科专业学习3年、本硕过渡阶段1年和教育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2年。

(四)“辅导员”专项

“辅导员”选拔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43号令)并结合我校“推免生”管理办法等文件组织实施。

“辅导员”实行“1+基本学制”培养模式,即大四毕业后专职辅导员一年。服务期满后根据接收“推免生”基本学制和专业攻读我校研究生。

(五)“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专项

“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选拔工作依据《关于做好2010年“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2009〕5号)文件和学校通知执行。

本科所学专业范围: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历史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地理科学等专业。非以上所列专业学生,不得推荐。

接收专业为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英语)、学科教学(物理)、学科教学(化学)、学科教学(生物)、学科教学(思政)、学科教学(历史)、学科教学(地理),其余专业不予接收。

签约成功的“农硕师资计划”签订培养协议书,实行“3+1” 培养模式,即前三年在职攻读学什么技能好,第四年全脱产学习。

签约成功的“农硕师资计划”必须在本科毕业前取得教师资格证,否则,签约无效西北师范大学2024研究生报名人数,取消推免生资格,考生自主择业。

(六)“大学生在校参军入伍服兵役”专项

“大学生在校参军入伍服兵役”选拔工作依据《西北师范大学在校生征兵工作办法》文件执行。

(七)甘肃省省属师范类本科院校公费教育学生(简称公费师范生)专项。

公费师范生选拔工作依据《关于印发《甘肃省省属师范类本科院校公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甘教厅〔2020〕5号)文件执行。

(八)丝绸之路文明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班(简称基地班)专项

基地班选拔根据《西北师范大学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试行)》西师发〔2021〕154号执行。

四、推荐流程

(一)学院制定推免实施方案。9月15-16日,学院成立推免工作小组,制定本学院推免工作实施方案,经研究生院审核后于9月16日前通过研招网管理系统()上传,并安排相关班级计算学生成绩,做好推荐研究生相关准备工作。

(二)学生申请。9月17日,符合推荐条件的学生向所在学院提交相关申请材料(学生成绩单.pdf)并登陆研究生院管理系统(:85/)提交申请并完善相关信息。

(三)学院推荐。9月17-20日,学院对申请学生材料进行审核,择优确定本院拟推荐学生名单并公示。同时将拟推荐学生相关信息输入管理系统并上报。

(四)学校审核。9月20日,学校对学院拟推荐学生进行全面审核,确定2024年学校拟推荐名单。

(五)名单公示。9月20日至29日,学校对拟推荐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期为10天。

(六)“农硕师资计划”复试。9月21日,相关学院对审核合格学生进行复试。对不参加复试或复试不合格的考生,学校不予推荐。

(七)“农硕师资计划”签约。9月22日,推荐学生需与教育行政部门、用人学校签订《教师聘用合同》《就业协议书》及《硕师计划培养协议书》。办理签约手续者,拟录取为2024年“硕师计划”研究生。签约时间待教育厅文件下发后另行通知,请随时关注学校网页。签约成功后,填写《2024年“硕师计划”研究生登记表》。

(八)上报名单。9月22日,学校将推荐名单通过中国研招网平台上报教育部,推荐工作完成。

(九)联系单位。9月28日至10月20日,推免生登录研招网(),填写基本信息、上传照片后进入报名界面。推免生注册、填报志愿、复试通知发送、录取和交费等均须通过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系统进行。推免生根据各招生单位公布的《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及各专项计划要求报考。

报考注意事项:(1)考生同时可报三个志愿,每个志愿48小时内不得修改;(2)考生可同时接受多个复试通知,但只能接受一个待录取通知;(3)推免生一旦确认待录取,则不允许填报志愿及接受各类通知,管理部门不允许再发送新通知;(4)全部网上缴费,未缴费视为放弃推免生资格;(5)规定时间内未同意待录取推免生视为放弃推免生资格;(6)不同类型专项计划推免生报名时须选择规定的接收学院和专业。

六、其他

(一)各学院修订的推免办法必须符合学校文件要求西北师范大学2024研究生报名人数,关于做好2024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工作的通知,不得出现与学校推免政策和管理规定相违背的条款。

(二)奖励分值涉及的各种奖励、成果等截至2023年8月31日,以正式刊物、文件、获奖证书为准。

(三)班级排名前30%(人数取整,不做四舍五入)。

(四)凡在研招网接收待录取推免生,不得再报考参加本年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否则取消其推免录取资格。

(五)推免生在2023年10月20日前未能联系到接收单位且本学院不同意接收的,视为本人自动放弃,不再保留推免资格。本人可报名参加202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六)各学院推免生总指标以学院2024届毕业生数(不含专升本、第二学士学位、独立学院和委培定向就业学生)为主要依据进行分配。

(七)“辅导员”和“大学生在校参军入伍服兵役” 推荐工作由党委学生工作部负责;“研究生支教团”推荐工作由团委负责。

研究生院

2023年9月15日

西北师范大学2024研究生报名人数,【华研法硕法考】二战考生占比超过应届生!

有人说,考研最大的竞争对手往往不是你身边的同学,而是往届生。

近几年,在考研报名的考生中,往届生占比逐渐上升。

这里往届生包括:刚毕业的大学生、已经考过两次甚至三次及以上的考生、在职考生、工作后辞职备考的考生等。

明知考研难、读研苦,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拼了命考证培训机构,一次又一次重新踏上这条路,选择再出发?

今天,橙酱就带着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往届考生为什么“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01.

往届生考研比例逐年增加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可以发现,考研中往届生比例逐年增加,已经超过50%

2021年,377万人报考,应届生占比56.2%,往届生43.8%。

2022年,457万人报考西北师范大学2024研究生报名人数,应届生占比52.8%,往届生47.2%。

2023年,474万人报考,应届生占比51.56%,往届生48.44%。

2024年,438万人报考,应届生占比48.18%,往届生51.82%。

具体到院校而言,从部分公开考生类别的院校可以看到,往届生占比都超过了应届生:

● 深圳大学:23考研中,22733名报考深圳大学,其中应届生10036人,占44.15%,往届生12697人,占55.85%。● 西北师范大学:2020年往届生报考人数为6913人,占比57%;2021年往届生报考人数为8392人,占比62%。2022年往届生报考人数10264人,占比59%;● 云南大学:2020年往届生报考人数为12291人,占比56%;2021年往届生报考人数为15410人,占比63%。

数据可见,高校往届生报考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部分高校甚至超过六成。

除此之外,从高校公布的录取数据来看,新生中往届生占比也赶超应届生。

● 河北大学 根据河北大学2023研究生新生大数据来看:应届生1839人,往届生2124人。● 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工商大学2023研究生录取新生中,往届生占比为55%,应届生占比为45%。往届生录取人数赶超应届生!

从各项数据来看,往届生在考研大军中占比不低,但上岸人数占比也不算低。看到这里,往届的同学们是不是信心又增加了一点呢!

但二战考生的痛却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心理因素和外界压力无时无刻不在给这些往届生加压。

具体都有哪些?我们接着往下看。

02.

往届生考研的压力

往届生考研的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家人的压力

大部分同学家长都是比较支持二战的,但即便如此,也总会感觉自己这么大了还在“啃老”,内心焦虑。

*图源网络

但也部分家长,也不能说不支持,就是会泼泼冷水。

*图源网络

并且全职备考因为没有经济来源,又不得不在家备考。在家整天低头不见抬头见,在父母眼里就是不务正业。

如此循环往复,真的很磨人心态!学习效率大打折扣不说,如果还没有考上,又会变成他们口中的“不务正业,还不如早点找工作”。

这种无力感真的很崩溃。

2、就业压力

现在各大企事业单位更青睐于应届考生,尤其是秋招、校招等校园招聘。

一战失败还能赶个春招凭借应届生身份找工作,若是二战还未上岸,那可真是“错过这村就没这店了”。

并且,大部分企业并不认可Gap year,当只要没工作,就是空窗期。而这也给了二战考研人更多的压力西北师范大学2024研究生报名人数,【华研法硕法考】二战考生占比超过应届生!,使得很多考生频频萌发放弃的念头。

*图源网络

3、考公限制

虽然在毕业两年内都属于应届毕业生,但很多公务员岗位招录资格的其他要求一栏里,会特别注明限制的毕业年份,越来越多岗位要的是本年度的应届毕业生,不包括择业期应届生。

*图源网络

感觉这点就很“无语”,既然规定在择业期内属于应届生,为什么又要限制当年毕业生。

之前还可以考研不成,转去考公。可现在,考研和考公必须要做个选择。

*图源网络

4、高校“劝退”

除了这些压力之外,众多高校在研究生录取工作结束之后,开展了“二战考生分析研讨会”!

01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希望同学们要明晰考研动机。综合考虑自身情况、现实就业状况、备考成本等因素,理性选择考研“二战”,树立正确就业观,处理好就业升学之间关系。

02 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分析了目前二战的情况和形势,引导学生思考考研的意义,他建议同学们要综合分析当前考研和就业的区别,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03 太原理工大学

围绕“是否真要‘二战’”“为什么‘二战’”“如何更踏实‘二战’”三个方面,结合往届毕业生相关情况,叮嘱大家要结合个人实际,慎重选择,不跟风、不盲从。

很多同学将高校的“二战研讨会”当做是“二战考研劝退会”。

但其实认真查看会议内容,就会发现高校是希望二战的同学们,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谨慎选择二战,勿跟风,勿盲从等,所以并非是劝大家不要二战!

至于最后到底如何决定,还是要根据大家自身的选择来定!不管外界声音有多么不友好,只要想考研,坚定信念去做就好。

西北师范大学2024研究生报名人数,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24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实施细则

学术型博士考生寄(送)以下材料:

1.《西北师范大学2024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

2.两份《专家推荐书》原件(本学科或相近学科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两位专家推荐书,要求密封、签名、盖章)。

3.硕士学位证书及硕士毕业证书复印件。应届毕业硕士生则须提供学生证复印件、培养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研究生院(部、处))出具的应届硕士毕业生证明各1份。在境外取得硕士学位证书或毕业证书的考生,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

4.本科毕业证书及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如果以大专的身份考上硕士研究生者,提交大专毕业证书即可)。

5.本科学位课程成绩单、硕士学位课程成绩单(6门及以上,复印件,加盖本科、研究生管理部门成绩公章或考生档案所在管理部门公章)。

6.二代身份证复印件1份。

7.《思想品德考核表》原件。

8.外语水平成绩证明复印件。

9.在学或工作期间的科研成果(含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公开出版的学术著作、获奖证书等,期刊复印件含封面、目录页、全文)复印件,并附科研成果目录。

10.硕士学位论文(应届硕士毕业生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11.博士阶段研究计划(包括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状况回顾,研究设计,研究理论与方法,不少于5000字)。

12.其他能证明科研能力的与报考专业相关的高水平成果、材料。

专业型博士考生寄(送)以下材料:

1.《西北师范大学2024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

2.《思想品德考核表》原件。

3.二代身份证复印件1份。

4.硕士学位证书及硕士毕业证书复印件。在境外取得硕士学位证书或毕业证书的考生,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

5.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即专家推荐书,签名处须推荐人手写签字)。

6.硕士课程成绩单(6门及以上,复印件,加盖研究生管理部门成绩公章或考生档案所在管理部门公章)。

7.硕士学位论文。

8.拟攻读博士阶段研究计划(包括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综述、研究内容、理论与方法等,不少于5000字)。

9.须提供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出具的以下证明材料:①工作年限证明(5年以上)原件;②同意报考证明(工作单位同意报考教育博士研究生证明)原件;③中学历史教师工作岗位证明原件;④职称证、教师资格证复印件。

10.外语水平成绩证明复印件。

11.能证明本人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成果复印件各1份(学术论文复印件含期刊封面、目录页、全文)。

▲电子材料:

所有材料的电子版或扫描版,压缩到一个文件夹,命名为“报考专业+考生姓名”,在2024年4月10日之前发送至邮箱:。

注:所有的材料须一式1份;考生所提交材料一律不予退还,请自行备份;考生提交的材料均应真实可靠,如系伪造,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其录取资格。

(三)报考材料审核

1.申请资格审查。学院收到考生的申请材料后西北师范大学2024研究生报名人数,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24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实施细则,审查考生是否符合历史文化学院选拔细则所规定的基本申请条件,初审申请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如果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基本申请条件者,终止申请程序。

2.专家组审核

通过申请资格审查后的申请材料,将由历史文化学院“综合考核专家组”进行审核。专家组通过考生的硕士课程成绩、硕士学位论文(应届硕士毕业生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外语水平、考生参与科研、发表论文、出版专著、博士阶段研究计划、获奖等情况及专家推荐意见等材料对其做出评价结论。专家组对每个申请者的材料进行认真评审并评分(百分制),按分数高低择优推荐,确定入围面试推荐名单。

3.学院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复审

学院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通过集体讨论,对“综合考核专家组”提出的推荐人选进行最终复审,并按照1:3的比例确定入围考核人员名单,2024年4月13日-4月15日,学院将在网页公布进入考核阶段考生名单(进入考核名单的考生初审选拔成绩至少要达到60分)。

五、考核

(一)考核前资格复审

学院在考核前对考生进行资格复审西北师范大学2024研究生报名人数,不符合报考资格的考生将不准予参加考核。公布参加考核的考生,参加考核时须亲自携带本人以下材料于2024年4月16日前到学院接受复查:

1.填写《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表》;

2.硕士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应届生提供学生证原件);

3.本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

4.外语水平证书原件;

5.身份证原件;

6.已发表论文原刊或其他科研成果原件及目录;

7.考生签订档案调取承诺书。

(二)笔试(满分100分,占30%)

中国史专业基础知识(100分),主要考核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60%),历史学专业英语阅读、翻译综合能力(40%),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学校课程与教学专业基础知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参考书目: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编:《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赵亚夫:《中学历史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

叶小兵、姬秉新、李稚勇:《历史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三)考核小组:学院成立不少于5名相关领域教授或博导(其中博导不少于3人)组成“综合考核专家组”,负责对通过审核并在网上报名的考生进行考核。

(四)综合考核(满分100分,占70%)

1.对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进行考核,主要内容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学习(工作)态度、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

2.申请者准备15分钟的PPT,介绍个人简况(含知识背景与科研成果考证含金量排行榜,3分钟),陈述博士阶段研究计划(12分钟);

3.考核小组围绕相关专业问题进行提问,并由考核小组成员按百分制各自评分(硕士论文20分,发表论文10分,博士研究计划50分,专业知识问答20分,共100分),最后计算平均成绩,作为申请者面试得分(初审选拔成绩不记入最终考核结果)。

(五)笔试及综合考核时间

2024年4月16日—4月19日。

如有变动将另行通知,请随时关注学院网页。

六、录取

1.总分=综合面试成绩(70%)+专业基础知识笔试成绩(30%)。对考核成绩合格的中国史考生,按报考方向由高分到低分的顺序录取;若导师在多个方向招生,如某一方向没有合格考生,则允许跨方向调剂;若有考生放弃或招生计划动态调整,依以上规则递补录取。学校课程与教学专业考生则不区分导师,按照总分排名录取。

2.思想政治品德(包括申请人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学习或工作态度、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等方面)及身心健康状况不作量化评价,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3.综合考核成绩在60分以下者不予录取。

4.笔试成绩在60分以下者不予录取。

5.经审核鉴定为严重学术不端者不予录取。

七、其他

1.特别说明:我院所有关于“申请考核制”博士的报考、考核及录取等信息均在历史文化学院官网公布,请考生随时关注,学院不再另行通知。

2.本实施细则的解释权属于西北师范大学中国史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3.研究成果分类按《西北师范大学教学科研项目、成果分类办法(修订)》(西师发〔2021〕160号)文件执行。

4.咨询电话: — 联系人:何老师

邮箱:

未尽事宜严格按照《2024年西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执行。

以上内容如有变化请以最新通知为准。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023年11月13日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yeeedu.com/65569.html

(0)
上一篇 2025年 2月 23日 上午7:04
下一篇 2025年 2月 23日 上午7:0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zhiyeeedu@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职业教育资格考证信息平台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