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考证含金量排行榜,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关于陆某某等32名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的公示》,引发热议,有网友质疑考生放弃入学的选择会浪费教育资源,也有人称“去不去都是自己的选择”。
研究生“录而不读”现象已经连续多年出现。据媒体报道,2019年苏州大学研究生院曾对该校68名未按学校规定办理入学手续的2019级研究生作出自动放弃入学资格处理。2020年太原理工大学对该校逾期两周未履行报到手续的49名研究生作出自动放弃入学资格处理。2021年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公告,宣布拟取消38名2021级研究生入学资格。
对于近年频现的研究生“录而不读”现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九派新闻采访时指出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招生,中国政法大学32名研究生录而不读,专家:学校与考生缺乏双向沟通机制,考生在拿到录取通知书后放弃入学,是权衡利弊之后的选择。“(读研)要付出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后面还要找工作,最后回报可能要小于付出的成本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招生,产生的效果跟所期望的有很大差距。”
多所学校负责招生的老师和教授在接受中国之声采访时表示,找到工作、出国留学是学生放弃入学资格的主要原因。此外,报考全日制研究生的同学被调剂到非全日制,也是原因之一。
储朝晖认为研究生放弃入学除了造成教育资源浪费,还会影响到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因为校方无法预知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同学会不会按时入学。
关于网友频频提及的教育资源浪费问题,储朝晖表示这与研究生招生体系也有关系,不只是考生单方面的问题。他强调在研究生招生体系中,学校与考生缺乏双向沟通机制,这会造成考生对考取的院校了解太少,学校也无法及时获知考生的选择。
九派新闻记者 曾宪雯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招生,2017年中国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报考流程
中国政法大学和很多院校一样都招收在职研究生,但是政法大学主要以招收法学在职研究生为主要特色,报考的人也是最多的。下面介绍:2017年中国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报考流程是什么样的?
首先我们要知道,想在2017年报考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大多数人会选择同等学力申硕这种形式,同等学力申硕每年五月份进行统一考试,但是考试之前考生要先参加院校组织的课程班,满足条件才能报名考试,流程如下:
一、报名课程班时前,考生需选择要报考的专业方向,然后向政法大学提交报名申请,申请材料包括报名登记表、相关证件复印件、一寸照片等,院校会根据报考者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通过审核的人可以入校学习。
二、政法大学同力统考是免试入学的,通过审核后学员需要按照院校的安排上课,一般专科以上学历的人都可以参加课程学习,但是同等学力申硕的考生应满足本科学历并有学士学位的条件,所以不满足条件的人毕业后只能拿到课程结业证书。而达到要求的人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招生,在课程期间也可以参加申硕考试。
三、同等学力申硕每年三月份报名,报名时要登录学位网进行报名,报名要在网上注册信息,通过院校的审核后报考者还要在网上缴纳费用,成功缴费的人即报名成功,否则报名失败。考试前考生要在网上下载准考证,正式考试的时候要带着准考证和身份证才能进考场。
以上就是为大家详细介绍的2017年中国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报考流程,想要拿到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证书,还要经过论文创作及答辩的环节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招生,2017年中国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报考流程,就是通过统考后学什么技能好,考生要进行论文答辩,通过后才能拿证书。详情可关注中国在职研究生网微信“”。
中国政法大学1+1,「招办访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专业转入比例增加一倍
访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副主任于瑞辰。
2023年中国政法大学实行分数优先、不设专业级差的录取原则。今年学校转专业政策有新调整,即自2023级起,法学专业接受转入的比例由原来的5%提升为10%,转入比例增加一倍。
一、2023年学校的招生录取政策是怎样的?哪些专业有特殊要求?
于瑞辰:2023年中国政法大学对农村边远地区或者欠发达地区的考生有以下优惠政策:2023年计划安排国家专项计划170人,高校专项计划60人,两个专项计划综总数为230人。另外,学校还安排了新疆协作计划、南疆单列计划、全国少数民族预科班等专门招生计划。
中国政法大学的录取原则是分数优先、不设专业级差。考生服从专业调剂则不退档。学校文理兼收,所有专业均不限制男女生比例。报考不需要政审。
学校承认各省级招办依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制定的加分政策,在提档录取时,对有加分项目的考生,有多项加分的,加分项目只取一项最高分计算。
除侦查学外,考生的体检按照教育部、卫生部《普通高等学校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执行,不另提要求(侦查学专业招生体检要求见学校招生章程)。
英语和翻译专业只招收外语语种为英语的考生,德语专业只招收外语语种为德语、英语的考生,其他专业外语语种不限。法学(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培养涉外法治人才)专业授课外语语种为英语,非英语外语语种的考生,请谨慎报考。
二、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学校基本情况。
于瑞辰:中国政法大学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和“111计划”(高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直属于国家教育部。
学校被誉为“中国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重镇”。在7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优秀人才30多万人。学校是国家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参与了自建校以来几乎国家的所有立法活动,引领国家法学教育的创新、法学理论的革新和法治思想的更新,代表国家对外进行法学学术和法治文化交流。同时中国政法大学1+1,学校多学科和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人文社会科学高级专门人才,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人才培养的生力军。
学校全面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先后与5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所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每年通过各类合作交流项目派出千余名师生赴境外交流学习,聘请数百名长短期外国专家来校讲学。学校中欧法学院,是中国政府和欧盟在法学教育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
学校的校训是: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三、请您介绍一下学校的优势学科及特色专业。
于瑞辰:中国政法大学以法学学科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历史学、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等学科。
在学校现有22个本科招生专业中,已有1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且全部招生专业均入选国家级或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新闻学、行政管理、哲学、经济学、国际政治、英语、国际商务、公共事业管理、网络与新媒体、应用心理学、工商管理等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侦查学、金融工程、汉语言文学、社会工作、德语、翻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法学专业是中国政法大学的特色专业。多年来,学校法学专业深化“一个专业,多个培养方案”的建设理念,注重个性化培养、强调因材施教,拓展人才培养的维度,完善人才培养的体系。除了普通法学之外,还有其他几种法学专业的培养模式,是“一个专业、多种培养方案”特色培养。
“普通法学专业”学制四年,学校根据各学院的师资规模、学生规模,将法学专业的学生随机分配至民商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和刑事司法学院学习,适用同一培养方案。法学专业学生报考研究生时,不受所在学院的限制,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深造。
“法学(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班)专业”学生在法学院学习,学制四年。本科阶段必修课成绩排名前90%且考核合格的学生,将获得免试攻读研究生推荐资格,通过推免生接收选拔后,进入两年研究生学习阶段,合格后准予毕业并授予法律硕士学位。
“法学(虚拟建制实验班)培养模式”法学(虚拟建制实验班)是根据因材施教、“一个专业、多种培养方案”的培养理念设立的单独培养机制。法学(虚拟建制实验班)不按照独立专业进行单独招生,而是在普通法学专业学生入学后进行全校选拔,不改变学生的学院归属、不单独设立实体班级,实施独立培养方案。现已设立法学西班牙语特色人才培养实验班和法学学术精英人才培养实验班。
此外,学校近年来还着力培养涉外法治人才,开设了法学(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实验班)、法学(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培养涉外法治人才)等专业方向。
四、学校在招生专业培养方面有哪些特色举措?
于瑞辰:1.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新举措
目前,国家正在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对外积极参与并引领全球治理,建设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亟需培养一批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素质过硬的涉外法治人才队伍。中国政法大学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实验班和与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培养涉外法治人才的法学班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
“法学(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实验班)专业”招生计划60人,实施本硕贯通培养,本科学习阶段综合考核排名前30名的学生,将获得免试攻读研究生推荐资格,通过推免生接收选拔后,攻读国际法学(涉外法治方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法学(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培养涉外法治人才)专业”招生计划15人。本专业集中了中国政法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优质资源,两校强强联合,展开紧密合作。学生第二学年集中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符合两校学位授予标准的,授予联合学士学位。经考核合格的,将全部获得免试攻读研究生推荐资格,通过推免生接收选拔后,攻读国际法学(涉外法治方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两年。
这两个培养项目的实施将为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2.部分专业试点实施本硕贯通培养
哲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专业的学生本科阶段在人文学院学习,学制四年。本科学习阶段综合考核排名前10名的学生,将获得学校免试攻读研究生推荐资格,通过学校推免生接收选拔后,攻读学校中国哲学或外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学、宗教学、美学、法治文化、法学理论、法律史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中国政法大学1+1,「招办访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专业转入比例增加一倍,学制三年。
英语(法律英语实验班)专业、翻译(法律翻译实验班)专业和德语(法律德语实验班)的学生本科阶段在外国语学院学习,学制四年。英语(法律英语实验班)专业本科学习阶段综合考核排名前12名的学生、翻译(法律翻译实验班)专业本科学习阶段综合考核排名前8名的学生、德语(法律德语实验班)专业本科学习阶段综合考核排名前4名的学生将获得免试攻读研究生推荐资格,通过推免生接收选拔后,英语(法律英语实验班)专业和翻译(法律翻译实验班)专业的学生可攻读国际法学(国际法涉外法治人才实验班)或比较法学(国际化法治人才实验班【国别法方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德语(法律德语实验班)专业的学生可攻读比较法学(国际化法治人才实验班【国别法方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均为三年。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法治信息管理实验班)专业的学生本科阶段在法治信息管理学院学习,学制四年。本科学习阶段综合考核排名前10名的学生,将获得学校免试攻读研究生推荐资格,通过学校推免生接收选拔后,攻读学校数据法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
五、请介绍一下学校的转专业和辅修专业政策。
于瑞辰:自2023级起,中国政法大学转专业政策进行调整,法学专业接受转入的比例由原来的5%提升为10%。
为完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自主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视野,学校在四年基准学制基础上实施本科生辅修专业制度。达到授予标准的,可以获得辅修专业相应的学士学位。
具备中国政法大学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按照《中国政法大学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博士研究生(本科直博生)管理规定》,经本人申请并通过学校考核后可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
六、学校近几年的就业及深造情况如何?
于瑞辰: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需要一大批高素质法治专门人才。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中蕴含着大量适合政法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学校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5%;毕业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选择到西部和基层单位就业。毕业生就业地域、结构分布更趋合理;毕业生到高层次党政机关就业比例较高,到一流律所就业工作人数多,境内外深造院校层次高考什么证赚钱多,并呈现多元化趋势,特色突出,就业质量进一步提升。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yeeedu.com/67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