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第十二次党代会、晋中市委第五次党代会和我市第七次党代会总体要求,分类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移交的国有资产,严格控制国有资产经营处置,合理配置国有资本布局,逐步规范国有产权登记,科学界定国有资产监管范围,坚决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稳步推进全民所有制企业公司制改革,如期完成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努力实现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从“管资产”向“管资本”的根本转变,彻底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逐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持续细化国资国企改革,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一、契合建党百年,提升党建工作
结合中共建党百年有利契机,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强化所属支部力量,凝聚党员干部队伍,坚持和加强党对国资国企的全面领导。
(一)开展特色活动。认真做好党建工作,通过建立党员活动中心、党风廉政基地、党建宣传长廊,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升职工队伍政治素养和党性觉悟。多次开展支部党员大会、“党日活动”、周一学习例会、支部书记讲党课和撰写心得体会等活动,组织参观介休抗日政府旧址、初心公园等党建宣传场所,积极参加烈士公祭仪式、下乡帮扶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增强党员维护核心、不忘初心的坚定性和自觉性。按照党建工作安排,抓好党的组织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确保党的建设有条不紊,稳步推进。
(二)庆祝建党百年。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朗诵会,召开建党百年庆祝大会,带领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为“光荣在党50年”荣誉获得者颁发纪念章,并献上鲜花;表彰“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并为受表彰个人和单位颁发荣誉证书及牌匾,以鼓励在国资国企改革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
建党百年庆祝大会上,回顾了中共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充分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告诫国资国企系统党员,绝不能骄傲自满、止步不前;绝不能缩首缩脚、畏惧艰险,要继续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要继续改革创新、攻坚克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力拼搏,为实现介休国资国企集中统一而勠力攻坚。
二、借助事业改革,规范编制体制
国资国企系统的编制体制一直不规范不顺畅,严重制约着工作正常运行。今年事业单位改革,重新设立了介休市国有资产事务服务中心,为副科级事业单位建制,隶属于市财政局管理。协助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管理和处置,配合编制国有资产管理报告;对所出资的企业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进行国有资本登记和监管,组织所属企业做好投资、融资,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经过改革调整考证培训机构,介休市国资中心设立8个股室,核定职工编制10名,实有12名(均为党员)供热安全管理工作,开拓创新 担当作为 勠力攻坚 奋力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直属国有独资、全资及国有参控股公司共11个。全市国资国企系统(除凯嘉集团外)共有员工1749名,有党员371名(其中预备党员17名)。2020年10月20日,成立国资党委,下辖市国资党总支、城投党总支和金盾党总支,总共有16个党支部。
以国资国企监管机构市国资中心为主体,实行授权经营体制,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从“管资产”向“管资本”的根本转变;履行国资管理服务和国企经营监管两大职能;实现全市国资国企行政主管统一、出资监管统一、党建集中统一;国企监管重点工作是规划资本布局、加强资本运作、严格资本约束、维护资本安全,形成“一主体、两职能、三统一、四重点”格局。
三、结合资产清查,推动分类管理
(一)清产移交。按照政府安排,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不动产进行清查摸底和接收管理。首先对75个行政事业单位不动产开展移交,已经有41个单位的全部资产签订了移交接收协议,有7个单位只对产权清晰资产签订了移交接收协议,还有27个单位未移交签订。
(二)分类管理。根据《中共山西省委办公厅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晋办发[2018]38号)文件精神,结合介休实际,将已接收回的原行政事业单位办公使用的国有资产,移交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管理,共移交30处;将接收回的闲置资产调剂使用8处;接收回的闲置资产未调剂使用3处,建筑面积.74平方米;对于接收回来暂时不使用的国有资产,由市国资中心进行公开出租。
涉及资产的学校共127个,占地2012亩,建筑面积.07平方米,已接收25个,建筑面积.46平方米;涉及资产的医院共15个,占地106亩,建筑面积.26平方米,暂未接收。
四、完善产权登记,强化审计监督
严格按照“两法一条例”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重点行使好法律赋予出资人享有的收益权、重大事项决策权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为适应国资国企改革要求,设立企业管理股(产权登记股)、审计监管股,加大了对国有资本的管控力度。
(一)公司制企业概况。市国资中心目前整体管理的一级公司11个,二级子公司16个,三级子公司1个,共计28个。其中,国有独资公司16个、国有全资公司1个、国有控股公司1个、国有参股公司10个。主要分布在供水、供热、供气、谷物仓储、餐饮住宿、融资担保和其他服务业等行业领域,2020年底,市国资中心直属公司的总资产34.86亿元、净资产21.49亿元、负债13.37亿元、负债率38.35%。
(二)全民所有制企业。在介休市工商登记页面上还显示有24个全民所有制企业,其中有15个为介休市属,还有1个条管企业由介休市负责,按要求进行公司制改革,由各企业的原主管部门负责分类推进。对符合关闭、解散、破产条件的14个全民所有制企业,由原管理部门直接关闭、解散、破产,进行注销,注销企业清理债务完结后所涉及的人财物及相关债权债务等,整体划转到介休市国托公司名下,但后续善后事宜仍由原管理单位全面负责协调处理,已有国土资源交易中心、介休宾馆、体育中心等完成了注销。对正常经营的2个全民所有制企业,由原管理部门进行公司制改制后,移交市国资中心集中统一管理,已经有农机开发总公司完成了改制。此项工作正在全力推进当中,整体改革任务预计年底前全面完成。
(三)审计监管情况。市国资中心作为唯一代表市政府行使出资人的机构,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实行授权经营体制。科学界定国有资产监管范围,制订监管责任和权力清单,依法行使国有股东权利。年初安排对直属公司进行年度经营状况财务审计,将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后,督促整改完善;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配合市审计局对所属7个公司进行资产负债损益审计,按照审计反馈的问题集中进行整改。
(四)现代企业制度。明确“三重一大”事项权责划分,制定党组织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强董事会建设;推行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的管理制度,落实经理层向董事会负责报告工作机制;探索重点国企“六定”改革,实行经理层任期管理,签订聘任协议和业绩合同;实施市场化用工制度,推行公开招聘,推行挂钩薪酬,推行退出机制;调整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尊重企业市场主体地位、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使国有企业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完善企业内部监管,发挥监事会、审计、纪检监察和巡察的监督作用,规范权力行为。
五、规范交易程序,管理闲置资产
(一)严格交易程序。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和《企业国有产权交易规则》为依据,严格遵守交易程序,依法公开出租出售国有资产,处理闲置或报废资产,确保国有产权100%进场交易。今年,市国资中心已出租资产36处,出租面积.83平方米,年租金220.14万元;正在公开出租资产9处,面积1401.1平方米,年租金评估价为17万元。联系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为其他单位国有资产进行公开网络竞价,共竞价18批次,成交价款51.06万元。
(二)管理闲置资产。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闲置国有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和完整,实现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统一管理、高效运转和有效利用,由市财政局联合市国资中心对纳入管理的闲置国有资产进行清查、申报、汇总和处置,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共有32个单位交回闲置资产清查表,其中8个单位存在闲置国有资产,涉及账面资产743.75万元。
按照市委安排,会同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对各单位闲置或报废国有资产进行集中清理腾库处理,将实物库设立在较偏远的义安村第二职中院内,进行集中存放,腾出了使用空间,规范了办公秩序,杜绝了安全隐患,防止了资产流失。
六、剥离社会职能,配合清算审计
为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促进国有企业公平参与社会竞争,开展驻介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维修改造,和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等国有企业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遗留问题工作,已经圆满收官。
(一)加强领导,形成分工协作良好机制
在介休市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领导小组领导下,先后召开十九次领导小组会议,并多次召开分管市长专题会议和分离办协调安排会,研究解决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特别是“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维修改造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相关部门作用,形成分工协作的良好机制。
(二)积极申报,确保维修改造费用到位
我市涉及“三供一业”分离移交企业共12个(有10个为央企、1个为中央下放企业、1个为省企),共涉及移交户(其中296户只移交不改造),建筑面积共152.25万平方米,分布在64个小区的444栋楼房和26排平房中。
1、资金申报情况。先行按照最高限标准签订分离移交维修改造分项协议,积极向上级申请补助资金。其中,供水项目涉及户,协议金额1.07亿元(申报金额5355.43万元);供电项目除汾矿集团、大秦铁路直接与晋中供电公司签订,以及供电公司自身不涉及移交外,涉及2941户,协议金额2381.56万元(申报金额1220.84万元);供热项目除大秦铁路与晋中公司直接签订外,涉及户,协议金额1.39亿元(申报金额6931.2万元);物业项目除供电公司、大秦铁路与晋中公司直接签订外,涉及户,协议金额1.07亿元(申报金额5355.75万元)。“三供一业”供水、供电、供热和物业项目,在介休签订分离移交协议的,金额共3.77亿元(申报金额共1.89亿元),移交企业分别按照各自渠道,向上级申报分离移交资金。
2、改造费用到位。整体“三供一业”项目改造费用(含供电项目经过市分离办的补助资金)应到.19万元,实际已到.12万元(含中央奖励263万元和中石化追加77.59万元),还有4926.66万元应到位。其中,10个央企(不含供电项目)应到改造费用9284.27万元,先到8847.76万元,中石化又追加77.59万元;汾矿集团中央下放之前的5475户(含供电项目中央补助),应到改造费用.8万元,已到.35万元(含中央奖励263万元);2个省企5933户(含供电项目省级补助),应到改造费用.42万元,已到.01万元。
(三)流程管控,实现分离移交有序推进
我市“三供一业”体量大、任务重、时间紧、供能企业情况复杂,分类进行供能授权,区别制定接管模式,如期完成协议签订,认真开展清产核资,稳步推进维修改造,彻底移交管理职能,真正实现交得出、接得住、管得上。在市分离办牵头下,统一可研立项、统一设计造价、统一施工监理、统一资金拨付、统一清算审计、统一整理归档,实现一班人马、一套流程、一个口径,严格标准,有序推进。除服务类项目外,供水供热标段23个、物业标段20个。市分离办按照资金管理办法进行审批支付,目前共支出.81万元,其中服务类费用支出1410.79万元,工程款项支出.9万元,还为供电项目代支2152.11万元。
(四)无缝对接,配合补助资金清算审计
通过对10个央企“三供一业”(不含供电项目)改造资金自查,供水7059户的改造资金共4098.07万元、供热3184户的改造资金共3030.7万元、物业2899户的改造资金共2155.5万元,除山西碳素厂和大秦铁路改造资金均欠缺10%(为436.51万元)外,其余8847.76万元已到位。
通过对汾矿集团在中央下放之前的5475户改造资金进行清算,供水、供热和物业项目的改造资金共万元,除企业自筹资金6241.5万元的10%(为624.15万元)未到位外,中央补助资金6241.5万元已到位,并奖励263万元;供电项目的中央补助资金共2518.5万元,需通过市分离办下达,也已到位。
通过对省企的5933户改造资金进行清算,供水、供热和物业项目的改造资金共.24万元,其中企业自筹资金除汾矿集团自筹6715.7万元的10%(为671.57万元)未到位外,木材公司自筹47.88万元已到位;5933户供电项目的省级补助资金共2729.18万元供热安全管理工作,需通过市分离办下达。两个省企5933户的省级补助资金(含供电项目)共9492.8万元,已到位6299万元(含供电项目1810.32 万元),还有3193.8万元未到位。
(五)归口管理,接收国有企业退休人员
积极推进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截止2020年底,全市共接收33个央企、省属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涉及7867人(其中党员2369人)。其中,14个中央企业涉及3375人(其中党员748人),19个省属企业涉及4492人(其中党员1621人)。
2021年,上级对介休市申报的退休人社会化管理移交接收情况进行了审核,认定共33户企业,涉及7855人。其中,14个中央企业新增移交58人,审核通过3433人(其中党员748人);19个省属企业,审核通过4422人(其中党员1551人)。未通过审核的70名退休人员全部是党员,主要因为居住外地,党员关系未能正常移交,还有已接收人员的党员关系重新移交外地。全市涉及移交的33个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审核通过率99.85%,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组织关系和管理职能,实现统一移交、集中管理。积极为有关工作单位申请专项补助资金,每年补助204.23万元,其中中央补助89.26万元,省属补助114.97万元。目前,2020年、2021年度的中央补助资金,已到位各39万元。
(六)彻底治理,促进遗留问题整改到位
晋中市分离办牵头设立协调大秦铁路驻介休市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联合工作组,负责协调抢修和整改相关工作。晋中市分离办将介休市飞轮巷工务小区路面、污水管网整体恢复和混合垃圾清理任务,分配给供水接收方介休市国资中心负责解决,投入近50万元,整改施工已完成,受到住户一致好评。
七、压实安全责任,维护社会稳定
近年来,介休经济形势整体向好,安全生产管理任务也随之加重,对所属企业安全生产进行督促提醒,上门约谈企业负责人,并签订《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书》,认真履行国有股权出资人的安全生产督促责任,要求企业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周密防范和杜绝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站在讲政治的高度,重视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积极督促所属企业配合搞好安全管理和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建党百年等重要节点安全、平稳、有序。
回顾过往,硕果累累!2017年以来的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得以圆满收官,如期完成维修改造工程、完成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清算,并获得上级奖励资金263万元;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按要求完成,上级增发2020年度补助资金,作为对我市如期完成的奖励。去年底推开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稳步推进,完成省市考核的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和全民所有制企业公司制改革两项硬性任务。作为国资监管机构,市国资中心在2020年度国有资产财务信息管理工作中,在晋中市名列首位,受到晋中市国资委通报表彰。
八、存在不足之处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回顾过去取得成绩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利于今后更好的弥补完善。
(一)资产移交不彻底。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不动产进行清查摸底和接收管理,由于当初统计上报不全、未按实际建账、存在四六产权、资产养活职工、资料不全等国有产权不清的情况,国有资产移交接收还不彻底,国有资产账务处理推进困难。
(二)参股监管不到位。纳入登记管理的国有参股公司中,主要有凯嘉集团、供水公司和德兴隆煤炭气化公司。根据上级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职人员不得在企业兼职(任职),如此则使市国资中心对参股公司的产权监管失之于空。
(三)改革推进不及时。介休市国资中心已经重新设立,原“事业性质”的介休市国资公司已经撤销,但原“企业性质”的介休市国资公司由于原出资登记企业遗留问题,影响到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推进;其他单位管理的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公司制改革,也受人员和资产影响,致使改制注销进程推进缓慢。
九、改革创新,担当作为,开创全市国资国企管理经营工作新局面
下一步,市国资中心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推进改革、攻坚克难,坚持“两提、四抓、六实现”,促进国资国企改革圆满收官,开创全市国资国企管理经营新局面。
(一)提高基础建设,实现国资国企系统“有活力”。明年是国资国企改革冲刺年,更要强基固本,打铁还需自身硬。一要切实提升党建力度。加强党的建设,强化支部力量,凝聚党员干部,形成团结、廉洁、有战斗力的领导集体。二要切实加强出资管理。准确把握依法履行国有出资人职责的职能定位,充分发挥企业自主性,努力做到既不越位、又不缺位,变“管资产”为“管资本”。三要切实加强队伍建设。面对国资国企管理经营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通过多种渠道增加人员力量,破解人员紧张的瓶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干部职工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和政策法规的综合培训,提高政治素质、提高业务水平、提高廉洁意识,提升工作自觉、提升办事效率、提升作风养成,打造国资国企系统干部职工队伍良好形象。
(二)提速账务处理,实现国有资产管理“规范化”。加强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管理和分类处置,对于各行政事业单位未能及时移交的资产,未能及时规范的账务,要加快推进移交整改。对于以前事业单位名下的国有资产,不属于党政机关办公用房范畴,要原渠道退还。
(三)抓住漏洞防控,实现国有资本效益“保增值”。以国有资本效益为目标,加强组织协调,规范运作机制,加强交易监管,堵塞环节漏洞,坚持阳光作业,严控廉政风险,努力实现国有资本效益最大化。一是发挥产权交易职能。重点检查企业国有产权流转是否依法履行内部决策程序和有关外部审批程序,是否依规对拟进行的经济行为开展审计和评估工作,基准日的选择是否合理,审计和评估机构的选择是否公开,评估报告结果是否按规定进行核准或备案,所属企业产权转让公告内容是否全面,是否存在法律禁止行为,征集意向受让方保密工作是否规范,是否存在违规场外协议转让行为。二是收缴国有资产收益。由财政部门会同市国资中心,列入同级政府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对于国有企业应上缴国家的利润、股份有限公司应分配的现金股利、有限责任公司应分配的红利,以及国有企业产权转让收入、股份有限公司国家股权转让收入和有限责任公司国家出资转让收入,和其他非国有企业占用国有资产等应上缴的收益,按照规定及时足额上缴,防止国有资产收益流失。
(四)抓紧资源整合,实现国有企业体量“上台阶”。一是做强优势产业。结合上级关于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指引,合理控制总体规模,深度整合资源,实施非均衡发展和换道领跑战略,推动同类业务专业整合。二是清理低效资产。加大存量资产市场化盘整变现力度,梳理各级子公司,以空壳公司、亏损公司、贸易公司为重点,持续推进“腾笼换鸟”,深入清理“僵尸企业”,大力实施“关闭注销”,原则上市属国有企业管理层级不超过4级。三是推进混合改革。吸收民营资本进行增资扩股,借助外部资本做强主营业务,支持国有企业引入其他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提高企业竞争力。
(五)抓好布局调整,实现平台公司结构“合理性”。对介休市国有资产事务服务中心所属各级公司股权架构进行布局调整。一是将介休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定位为原行政事业单位移交用于出租的国有资产,和脱钩移交的国有独资、全资和国有参控股公司,以及市属民生保障领域公司的出资管理平台。二是将介休市城乡基础设施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定位为市属城乡基础设施领域国有独资、全资和国有参控股公司的出资管理平台。三是将介休市国有资源托管有限公司定位为集中接收管理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移交,以及原国资公司的历史遗留问题善后管理平台。四是将介休市金盾保安服务有限公司定位为市属安防、技防和集中办公机关物业管理,以及退役军人接收管理为一体的管理平台。
(六)抓实制度执行,实现国有企业运行“后劲足”。按照“三年行动”改革要求,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现代企业制度。一是落实党政机关与所属企业脱钩改革,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动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二是推进产权登记基础工作,扎实做好企业国有产权登记、变动、注销的动态监管,确保国有资本企业监管不留死角。三是收集出资企业财务报表,做好出资企业资产统计和财务决算,实行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强化国有企业审计监管。四是按照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拓宽外部董事来源渠道,健全外部董事选聘和管理制度。五是推荐董事、监事人选,向所属公司股东会建议,委派到所属公司作为董事、监事。所委派的董事,按照公司章程或授权,参与公司管理;所委派的监事,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公司章程规定,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职务的行为进行监督,并对公司财务进行监督。六是建立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的管理制度,依法明确董事会对经理层的授权原则、管理机制、事项范围、权限条件等内容,严格落实总经理对董事会负责,充分发挥经理层经营管理作用。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优先支持商业类子企业按照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原则,加快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
天道酬勤,岁月不居!新的一年里,要继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严格按照上级关于国资国企改革总体要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担当作为、勠力攻坚,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奋力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奋力描绘介休国资国企管理经营优美画卷,奋力争当晋中乃至全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稳定排头标杆,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共二十大的胜利召开。
介休市国有资产事务服务中心
2021年12月23日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yeeedu.com/55767.html